- 新爱洛漪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法)卢梭
- 1203字
- 2021-04-05 02:38:32
译者的话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卓越的启蒙运动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较为接近人民,思想也更激进。他的政治学说对后来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了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对美国独立运动和世界人民谋求自由解放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推动。他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生下来后母亲就去世,他只得寄人篱下。他十六岁时又被迫离乡背井,长期在瑞士和法国流浪,没有一定的职业,当过仆役、乐师、家庭秘书、乐谱抄写员等,同时却通过刻苦自学,从广泛阅读中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他的重要著作我国基本上都已有译本,其主要的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爱弥儿》(1762年)、《忏悔录》(1782—1789年),并已收入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唯有他的最有名的作品《新爱洛漪丝》(1761年)虽有过片断的介绍,但似尚未见译本出版。故不揣谫陋,予以移译,列入本丛书,以免遗珠之憾。
《新爱洛漪丝》初次发表时的书名为《阿尔卑斯山麓一小城中两个情人的书简》,其后出版时用《于丽,或新爱洛漪丝》的书名,下面加:“让-雅克·卢梭编集和出版”等字样。一般提到此书都略去了“于丽”而简称为《新爱洛漪丝》,本译本也就采用了这个书名。
“爱洛漪丝”(1101—1164)实有其人,她是12世纪巴黎议事司铎斐尔贝的侄女,她和她的导师阿贝拉尔(1079—1142)彼此相爱,却不能公开结婚并遭受到残酷的迫害。卢梭借用了这一真实的爱情悲剧,以书信体小说的形式表现了他一贯强烈反封建主义的精神。
《新爱洛漪丝》描写18世纪贵族姑娘于丽·岱当惹和她的年轻的家庭教师、平民知识分子圣·普栾的恋爱故事。于丽的父亲是个封建等级观念极深的贵族,坚决反对这一对情人的结合。于丽起初听从自己的心声,已委身于圣·普栾,后又屈服于父亲的意志,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贵族阶级的中年男子德·伏尔玛尔。圣·普栾不得不离开于丽。于丽婚后向丈夫吐露了自己过去与圣·普栾的恋爱经过,德·伏尔玛尔为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把圣·普栾接到家中。这对旧情人朝夕相处,极力抑制内心的感情,但为此深感痛苦。后来于丽的儿子不慎落水,她投身湖中去救他。母子被救起,但于丽不久即病殁,死前遗书圣·普栾,说自己以生命为代价获得了永久爱他的权利。
故事以诸多人物彼此之间的通信展开,作者以优美的文笔,通过一百六十五封书信和若干短简,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制度压制人性的罪恶,主张感情自由、人性解放,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教会精神统治的反抗意识和争取自由解放的强烈愿望。书信也表达了卢梭对社会、政治、戏剧、音乐等方面的卓越意见,这跟他在其他作品中所宣扬的启蒙思想是一致的。
译者根据巴黎埃尔奈斯特·佛拉马里翁出版社版本译出,并参考了苏联文学出版社1961年出版三卷本的《卢梭选集》第二卷《于丽,或新爱洛漪丝》,俄译者为纳·伊·涅姆奇诺娃和安·安·胡达多娃。
1988年11月9日于莲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