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的交融

任继愈

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不难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上不同于秦汉,下不同于隋唐宋明。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这是可喜的现象。同时,也不能不指出,学术界对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哲学的发展注意似乎不够。从时间上看,魏晋哲学(即玄学)的发展、流行,约在魏晋政权更替及西晋时期,为时不过五六十年。东晋时期已不完全是玄学当令,佛教的思想深受儒教、玄学的影响,又有它独特的时代色彩。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早期的如何晏、王弼,较后的如郭象等人的哲学体系及运用的范畴,看不出他们与佛教思想有什么瓜葛。事实上当时佛教已十分流行,只是没影响到玄学内部,相反,魏晋时期的佛教的翻译及著作却不免带有玄学的影子,有些佛教独特的概念、范畴,往往用当时人们所熟知的玄学的概念、范畴去理解,并用这种理解向中国介绍。

东晋朝廷偏安江南,后来与东晋相衔接的南朝四代的主要思潮,呈现为玄学、佛教、道教与儒教思想混合交融的形势。

与东晋相对峙的五胡十六国及后来北方建立的北朝,与南方学风不同,它具有中国北方学派和少数民族的特色,佛教、儒教的成分较重,玄学、道教的色彩较南朝稍淡,即历史上所说的“北学繁芜,南学简要”。繁芜,是指它玄学成分少而汉儒解经影响大;简要,是指玄学影响大,汉儒解经的影响少。若进一步细分,还可以举出更多的南北差异。如果把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摆在四千年的中国哲学发展全局来看,这四百年间也有它的共同特点。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属于“乱世”而不算“治世”。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已奠定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大家已确认统一是正常的,分裂是不正常的。东晋及南朝有作为的几个统治者多利用恢复中原为号召,往往得到朝野的拥护。北方有为的统治者也认为不统一全国,不算真正的帝王大业。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而归,以至亡国,如果摆脱以成败论功过的观念,苻坚统一全国的指导思想符合中华民族秦汉以来的传统观念。中国应当统一,至于应当由谁来统一,要看民心向背,国势强弱,不是皇帝及贵族们的主观愿望能决定的。

总之,魏晋南北朝虽属乱世,乱世也要有政府,也要建立适应乱世的统治秩序,否则人们一天也活不下去。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社会思潮只能在“乱世”这个总格局下面做文章。相对于全国大一统的盛世,我们称这一时期为“乱世”。

这个长期分裂近四百年的“乱世”,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的文化思想有哪些特点?简要地说,概括为“交融”时期,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可说:第一,汉代经学的变革;第二,多民族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交融;第三,宗教思想弥漫;第四,多民族文化与多宗教文化的交融;第五,国际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