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综观法国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经验,这就是:法国诗歌开始执欧美诗坛的牛耳,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是在法国的诗人们对诗歌创作的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后才出现的。

众所周知,法国诗歌直到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问世之后,才扭转了模仿和顺应欧洲诗歌发展的潮流,进入诗歌创作的局面,并反过来对欧美诗坛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说也许不完全准确,因为中世纪的法国诗歌曾经处于欧洲诗歌创作的前列:以《罗兰之歌》为代表的英雄史诗达到了这类体裁的诗歌的最高水平;骑士抒情诗最早发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成为当时抒情诗的典范。英雄史诗和骑士抒情诗在法国的繁荣并不是偶然的,10世纪至12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国家形成和疆域统一的历史阶段。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形态在欧洲是最为典型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获得相应的发展就不令人奇怪了。但是,法国的英雄史诗和骑士抒情诗对欧洲诗歌的影响是有限的:封建割据使得文化交流难以进行,而且当时纸张还未出现,文学作品也难以广泛地流传开来。行吟诗人的传递作用毕竟很有限。此后随着法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相持阶段,约有二三百年之久,在文学上一些国家后来居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早于法国,而且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就诗歌方面来说,但丁的创作是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他是第一位近代大诗人。那时,法国的文学创作还远未成熟,诗人根本谈不上拥有近代意识。直至15世纪中叶出现了维庸,才改变了这种局面。维庸确实具有近代意识,他带有个性解放的内心剖白,正面描写死亡题材,化丑为美、丑中见美的艺术观,开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风气之先。可是,维庸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埋没了300多年。

16世纪时,法国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在诗歌方面,七星诗社的活动最为引人注目。七星诗社诗人们的创作深受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的诗人们的影响,他们虽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然而摆脱不了模仿的窠臼,因而他们的成就并不突出。17世纪的法国主要是戏剧称霸文坛。古典主义戏剧大半是诗剧,重点在剧而不在诗。诗剧基本上是两行一韵,运用亚历山大体,并无太大的变化。至于拉封丹的寓言诗,尽管独树一帜,终因体裁的关系,影响受到限制。18世纪的法国诗坛被称为“诗歌的沙漠”,冷落的局面可想而知。这一时期并非缺乏诗人,而是缺乏大诗人。启蒙时代提倡理性,感情受到压抑,加以哲学家的思维也许不适于诗歌创作,所以18世纪优秀诗作寥寥无几。浪漫主义发源于德国和英国,而不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巨大业绩首先要归功于前面两个国家。法国也出过浪漫主义的大诗人,而且像雨果也有过非凡的创造,他用隐喻来表现抽象的事物和思想,可以看作象征手法的前奏。但总的说来,雨果的诗艺并没有创造性的突破发展。

以上就是19世纪中叶之前法国诗歌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在世界诗坛上的地位,概而言之,它对世界诗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还不大。然而从波德莱尔开始,法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波德莱尔的贡献是划时代的。

波德莱尔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通感理论,与此相应的是运用了象征手法。通感理论把世界看成一个统一体,彼此互有联系,可以相通。由此出发,表面看来不同类别的感觉如色、香、味可以沟通,不同的文学类型如音乐、绘画、雕塑也可以相连。这种沟通和相连则要通过象征手法才能达到。世间充满了象征事物,就等诗人去发现。通感理论和象征手法建立在对诗艺和文学语言精深独到的探索之上。以往的诗人和作家没有或很少发现世间事物彼此相通的现象,缺少手段去表现内心精神世界或抽象的情愫。尤其在诗歌中,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通过细腻的文字去表达,唯有用具体的意象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才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而且语言本身就含有这种未被发现的功能:不同的字与字的组合能产生新的含义。波德莱尔的理论和实践无疑扩大了文艺的观念和诗歌表现手段,给诗歌创作,广而言之,给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继之,魏尔伦对音乐性即诗歌内在节奏的重视,兰波的“语言炼金术”对字词组合的奇异现象的发掘,深化了波德莱尔开创的事业,扩大了波德莱尔的影响。这三位诗人的理论和创作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使欧美诗坛为之改观。法国象征派的兴起在欧美引起巨大反响,形成壮阔的潮流。

法国的诗人们并没有就此止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又一次对诗艺进行了探索。布勒东和他的同伴把梦和潜意识引进诗歌,进一步扩大了意象的组合能力。超现实主义惯用一连串的意象构成一首诗,换言之,不只是以一个或数个意象去表现一种抽象事物或情感,而是以数十个意象去表达一种事物或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超现实主义对象征主义来说是一种发展。法国20世纪的重要诗人大半都受到这一流派的影响,不仅如此,它在国际上有广泛的追随者,特别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从上述简略的回顾不难看出,19世纪下半叶以来,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诗歌在世界上起过如此巨大的作用。归根结底,法国的诗人们对诗艺和语言功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才改变了诗歌创作的面貌。

这就是《法国诗歌史》最后得出的结论。拙作力图在一个不算大的篇幅里勾勒出法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评析每一时期的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概括出每一个重要诗人的特点,分析每一个诗歌流派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其中融合了各家之言,但更多的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想必这部诗歌史将有助于我国读者对法国诗歌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