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

“意识形态”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据研究,是一个叫特拉西的法国人首先发明。

1795年,在法国大革命的第一浪退潮后不久,安托尼·德斯塔特·德·特拉西创建了一个旨在向官方提供指导革命思想的法兰西研究所。特拉西的本意是研究“思想科学”,并称之为“意识形态”。他认为,这种思想观念的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还是对何为真何为假的有决定意义的探究。其目标在于系统地提供一种可以确信的知识,清除在启蒙运动与法国革命之前控制欧洲思想的所有含混不清的形而上学、神学与情感道德。实际上,这种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要区分真正的人类追求与虚假的现象。特拉西认为,一旦理性取得胜利,就意味着社会冲突与痛苦的终结。

但是,现实并不是那么美好。

拿破仑执政后,开始追求独裁权力,作为自由革命思想的支持者,特拉西们对皇帝自然是说三道四,严厉批判。这显然惹怒了志在统一欧洲的拿破仑大帝。于是,特拉西们创立的法兰西研究所被解散,他们也被冠以天真幼稚的“意识形态犯”而被解职。从此,这个充满讽刺意义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本来是好意的意识形态研究,最终却变成一个贬义的词汇。意识形态,就这样成了一种与现实政治毫不搭界的理论自夸。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的标题中就用“意识形态”,其意显然类似于拿破仑,认为这帮德国的玄学思想家过于天真地研究历史、研究现实,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根本不成熟,经不起推敲,因为,他们没有反映现实。虽然号称符合实际,实际上却大有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识形态?

经过多次的演绎,尤其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严厉批判,意识形态终于确立起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内涵。它指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似乎已经没有那么贬义,而只是一种观念的科学。但是,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