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新艺术运动虽然主要发端于欧洲,但其艺术元素并非仅仅得益于欧洲本土的艺术传统,它在形成过程中还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尤以中国、日本和阿拉伯方面的影响为最大。东方元素对新艺术运动中的诸多画家、设计师、工匠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新艺术之“新”,就存在于西方艺术特征与东方艺术特征的广泛结合中,而在新艺术运动之前,这种结合是欧洲艺术所普遍缺乏的。

古老的东亚文明和中东文明对于19世纪的欧洲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6世纪,中国和日本的很多日用品以及少量工艺品就被欧洲旅行家带到过欧洲。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熟悉的,对于欧洲人来说也一样不陌生。到18世纪的时候,起到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桥梁作用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为数极其有限的旅行家了,而是数量多得多的专门从事商品贸易的商人们。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出于谋求资本利益的动机,越来越多的东方日用商品被欧洲商人贩运到西方,改变着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例如,18世纪的欧洲贵族或中产阶层的妇女们常常随身携带小折扇,这就是典型的东方用品,扇面上还常以东方水墨笔法画有精致的山水图案;欧洲贵妇们以穿着由中国丝绸制成的长袍为荣,龙凤、麒麟等东方神物形象频繁出现在衣饰上。此外,中国陶瓷上的精细描绘、镶金嵌银、粉红嫩绿、曲线造型等艺术特征,都对欧洲新艺术思潮的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

显然,东方文化所影响的不仅是欧洲人的肉体,还包括他们的精神和头脑:在东方商品的熏染下,欧洲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关注东方文化的精神,并有不少人开始尝试用西方人的想象力和技法在艺术品中反映东方文化的精神形态。具有相反意味的是,虽然东方产品与文化早就传入欧洲,但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似乎都对欧洲一直保有很长时期的陌生感。东方国家在19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奉行闭关锁国政策,19世纪中后期,在伦敦、巴黎等地举办过几次大型国际工艺设计博览会,这是当时能够引起东方国家兴趣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国际活动,然而东方人对于参与其中似乎并无太大兴趣。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现代以来诸多艺术革新和影响全世界的艺术风潮都从欧洲兴起,而非亚洲或者中国、日本。兼容并蓄的精神索求和博采众长的创新能力正是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碧玉莲花

约1760—1840年产自中国。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