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要秉持初心、不忘初心,但那不代表一切初心都是对的,有些初心的出发点是错的,做起来是错的,结果便也是错的,你努力了一番,到头来却毁了自己。生活中,人们遇事难免会发生口角,一旦有了怨气,就会产生出很多不好的念头,我们可以权且将它们视作“初心”,这些负面的意念导致我们做事不顾一切,结果伤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这样的人生肯定是与洒脱无缘的。
古时候有两家人比邻而居,一家姓杨,一家姓张,因为上辈子结下了仇恨,没有得到解决。当张家老父去世的时候,嘱咐儿子:“一定要记着为老祖宗争口气,不然我死不瞑目。”张家儿子记住了老父的话,看见杨家有什么好事便自顾自地气得不行,总觉得他们过得好了就会令自己过得不好,所以时常去杨家找碴儿。
出乎意料的是,杨家老父亲没有生气,只是一味地忍让。杨家的儿子看不下去了,要出去揍张家儿子,杨家老父亲拉住儿子的手说:“争这个有用吗?大家都是邻居,这样做不是更伤和气吗?忍一忍吧,忍过去了就好,骂人又不能少块肉。”杨家儿子是个孝子,就忍了。
于是张家觉得杨家是怕他了,就更加猖狂起来。有一次,张家的小儿子贪玩,把自己家的小鸡扔进了粪池里,淹死,不敢回家,怕家里人打他,就一直到夜里才回去。第二天,张家发现自己的小鸡丢了一只,当场指骂是杨家的人偷的。
“姓杨的多了,他不一定是骂我们啊!”杨家的人没有说什么,只是淡笑一声。
后来,张家的人在自家的粪池里捞出了那只死小鸡,才知道是自己儿子给弄死的,觉得误会了杨家感到惭愧,转而又想那是杨家欠他们张家,于是仍然还是想方设法地整治杨家。后来一到阴雨天气,张家就把自己家的积水往杨家门前排放,杨家人又说:“阴雨天很少,晴天还是比较多的,水始终往低处流的。”
张家闻言才知道自己做了这么多错事,杨家不仅没有抱怨他,见了他还笑着打招呼,有什么好吃的也会来叫一叫自己,他后悔听了父亲的话,结果弄成这样,到后来他再也不为难杨家了。
有一年,杨家人外出办点儿事,几个强盗看见他家没人便密谋去偷。这件事被张家知道了,张家便帮杨家看守,使得强盗一无所获,为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两家人也变得亲密了起来。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说遇事非得跟人一较高下,不是说做事非得争强好胜,不是说做人非得你死我活,人生如棋,意在过程不在输赢。做人要学会忍让,因为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什么,就看他会不会善待自己,为人处世能不能学会隐忍,能否让心灵通透得恰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不存半点儿乱麻一般的恩怨情仇。在这个基础上去建立初心,它就不会成为毁害你人生的敌人,反而是助你更加完美的朋友。
古时候,有一位姓张的大人,十分和善,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对待百姓更是关爱有加,深得老百姓的敬重。有一次,他正在习书作画,丫头来报,说邻居叶家砌院墙把自己家的院子给占了。
张大人十分平静地说道:“他占我家院又没有让我吃不成饭,睡不成觉,为着这些争执个啥?”
丫头十分不平,但是老爷都不管了,她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叶家把墙砌到院中。
叶家看到张大人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十分大度,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对自己家的下人说:“张家都这么大度,我们又何必为三尺院墙弄得邻居间不好过?不如盖个大房檐,让那些没有地方住的人当个休息地吧。”
故事中张大人的应对态度是很好的,他选择“理解”、选择“尊重”,因为这件事确实并没有切实地伤害到自己,他的心胸还是可以容纳得下一个“得寸进尺”的邻居的。故事的结局也很好,在他的大度能容之下,邻居也幡然悔悟,想到用另一个方法去弥补自己的过错,那就是回报社会。如果一个人总是要心存报复,恐怕仇怨只会越结越深,自己把宝贵的时间,甚至性命消耗在这无聊的争斗上,放弃了人生的主要目标,那样的人生该多可悲呀。
感悟心语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当尊重别人,退一步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得理之时要饶人,举大事者不计小怨。别人嘲讽时,要退一步,别人指责时,要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多给心灵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间,日子就会过得特别轻松快乐,在这种心态上建立的初心往往都是积极的、正确的,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洒脱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