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深圳吧,这里不用粮票!”
说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的著名的排队事件,很多人会想起1992年8月发生的那场股票风波,百万人涌入深圳通宵排队认购新股。
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次曾影响广泛的排队事件,埋在时间的尘埃里不为人知。但无论对亲历者来说还是对宏大的历史而言,它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量—那次排队,和取消粮票有关,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由此被打开缺口。
在正式描述这起事件之前,先得向今天的人们解释一下何谓粮票。它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其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以及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
那个时代,被俗称为“粮本”的粮食供应证,和户口本、结婚证同等重要,不管你是什么人,去干什么事,任何东西都可以不带,但是绝对不能少了粮票。某种意义上,粮票以及黄皮黑字的粮本成了人们吃饭的护照。也因此,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迁移户口时,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叫作“粮食关系”,粮食关系最终会具体落实到粮店,关系人只能限定在该粮店购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大量外来建设者涌入深圳,特区人口由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他们大多没有将户口迁过来,或属非城镇人口,也就没有将粮食关系转入。没有粮票,就无法得到口粮供应,即使到饭店吃饭也成问题,粮食定量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
198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这是当时的深圳粮所(何煌友摄)
到了1983年,深圳尝试用兑换券的方式,首先在部分商家中实行不收粮票经营。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粮票的话,多花一点钱也能吃饭。没想到,即便价格翻了十倍,也没有人嫌贵,一下子各大饭店、商店纷纷效仿,交易时不再需要拿出粮票。
但是,随着不用粮票就能吃饭的饭店越来越多,粮食的来源就成了问题。由于当时全国还是配给制度,深圳市面上能够流通的高价粮食十分有限。于是深圳再次利用兑换制度,花高价从全国各地筹措粮食,很快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商家。一时间山东的啤酒、江西的莲子、四川的腊肠源源不断地运往深圳,不但市场上的物资越来越丰富,而且价格也随之降低。1983年,深圳共消耗了1亿多斤粮食,其中有四成是不经过粮票直接销售的高价粮。
1984年年底,深圳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深圳就应该大胆改革,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出现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1984年11月1日,深圳正式在全国率先取消粮本、油本、粮票—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划时代的举措,但在当时的深圳却造成了恐慌。几十年来凭粮票、油票买粮油的习惯一旦被打破,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适感与不安感。人们担心,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要饿肚皮的情况。毕竟,饥饿的记忆拥有巨大的惯性。
于是,消息传开后,新政策还没实施,饿怕了的市民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土生土长的市民刘景秀看到陆续有人在各大粮站排队抢购米粮,甚至还跟粮站的工作人员起了冲突,她也拿上几年来积攒的几十斤粮票,到现在太阳百货斜对面的大粮站去排队了。“那天我早上5点多就去排队,但是在我前面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伍。粮店开门后,一堆人就涌了进去,很快粮店就说没粮卖了,队伍中就开始起了骚乱,很多人骂了起来,甚至想去打粮店的人。”
由于购粮无果,刘景秀只好到别的粮站去碰运气。但是无论去到哪个粮站,结果都一样。没有办法,她只能等着新政策实施了。不过,她“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
1984年12月份从梅州来到深圳的赵美英,赶上了深圳取消粮票这一历史性事件,初来乍到,就感受到深圳的与众不同。
赵美英说,来深圳前,她也不知道深圳不用粮票了,在迁户时,还是把粮食迁移证和户口一并从梅州迁移了过来。而和她一起到深圳的还有她一生的积蓄—70斤粮票。“当时,粮票对我们来说,是比钱还重要的财产,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没有粮票,即使有钱也会饿肚子的,更何况要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
来到深圳后,赵美英才发现,就在一个月前,这里已经取消粮票了,这意味着带来的粮票全用不上了!虽然如此,赵美英还是非常开心。“在梅州时,我的工资只有49元5角,而到了深圳,我的工资一下子涨到了300多元,一个月就是原来半年的工资!”
赵美英回忆,刚到深圳时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大米,有进口米,0.32元/斤,最好吃的泰国丝苗米0.37元/斤,而以前凭粮票供应的米一般是陈米,也卖0.2元/斤。因此,大家都可以按自己的工资水平去买米。而且因为不用粮票,什么时候想买,想买多少都非常自由。“我感觉自己到了一个新天地,一个无比自由的天地。”赵美英说,那时候,每次向外地人介绍深圳时,她总会加上一句:“快来深圳吧,这里不用粮票!”
直到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当然这里面也还有一个小波折。粮票刚刚取消没多久,粮食不但价格疯涨,而且供应量急剧减少,粮食短缺的恐惧迅速再次笼罩所有人,一些地方赶紧又恢复了粮票制度。事实上,这只是制度转换时市场做出的自我调整,不到一年时间市场粮价就趋于稳定,粮食供应正式步入正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各地重新印刷的粮票,民众连面都没见到,就退出了市场。票证时代由此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
而深圳取消粮票的时间,比全国整整早了10年。深圳,再次跑到了时间的前面。
镜头回放,1983年的深圳,粮票取消前夜,这最后的票证已经把新一天的大门提前打开。那一次排队,是蚕蛾对蛹的挥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