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雨沧桑六百年

一、明朝时期的大鹏所城

明朝建立之初,沿海一带就不断受到倭寇的侵扰,朝廷面临历代都没有经历过的外敌从海上入侵的形势,这使得朱元璋不得不从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入手加强沿海戒备。当时对倭寇来说有两个有利的入侵条件:一是在元末的统一战争中,被朱元璋打败的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势力逃遁海洋,与倭寇相勾结;二是明朝刚刚建立,沿海还没有设防。但上述两个条件都不是明朝倭寇发生的根本原因。倭寇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内部。此时,日本正值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动荡的时代,为了获得财富和争战资本,封建贵族和寺院地主纵容失意的政客、武士、商人和浪人组成海盗集团,向外掠夺。故明朝建国伊始,倭寇就开始入侵。据《明史·张赫传》记载:“洪武元年,……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洪武二年(1369),倭寇侵扰惠州、潮州等地,当时,朱元璋基于“和睦友好”的外交政策,诏谕日本国王,诘责入侵之事,但日本方面对此置之不理。虽然明朝廷多次与日本使者交涉,但最终谈判破裂,倭寇对沿海的骚扰也有增无减,随之而来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不断加强。海禁政策的实行,致使商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东南沿海的一些商贩与倭寇相互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越演越烈。

明朝初年,平章廖永忠、参政朱亮祖率部平定广东后,开始在广东境内设立“卫”“所”。旧时,大鹏半岛处于广州府与惠州府的交界地,地势复杂,人迹罕至,是军事上的空白地带,也是倭寇与海盗的理想巢穴。明朝洪武年间在沿海设置卫所,深圳地区因尚未设置,倭寇便日益猖獗。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政府在广东增设24处守御千户所,其中深圳地区有东莞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两处,使广东及珠江沿岸的海防和社会治安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在中国古代,城池的建造是政区治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所建的城池一般兼具政治和军事双重功能,但大鹏所城及沿海地区其他所城的建置并不如此。所城建好之后,来自天南地北的数千名兵士聚居在城内,兵士亦军亦农,或从家乡带来眷属,或娶当地女子为妻,城内人口逐渐增多,军士及其家属构成了所城的主体,成为所城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所城内陆续建起了协台衙门、县丞署、参将署、都府署、军装局、大鹏所屯仓等官方机构,驱使所城慢慢成为这一区域的政治中心,城内的这些机构也就成了政治权力的体现。

大鹏地区在所城建置以前,主要是作为军事布防区,其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又加上所处之地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生产力极度低下。然而,随着卫所的设置,来自不同地区的兵士及家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使原本十分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开发,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城内商业,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人口的增多,亦得以复苏。酒馆、店铺、商铺多所,说明当时的大鹏所城相当繁华,已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

正德年间,除了倭寇、海盗外,明朝的统治者还面临着另一股海上的外来势力,即以葡萄牙人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广东首当其冲。正德十一年(1516),广州巡海道副使汪率大鹏所城、东莞所城官兵抗击葡萄牙殖民者。正德十六年(1521)和嘉靖元年(1522)先后发生了屯门战役和西草湾战役,明朝军队击败了入侵者,将其驱逐出境。为了防止商民“勾引外夷”为害地方,正德九年(1514)、十五年(1520)和嘉靖初年朝廷数次下令严禁广东通番贸易,造成了广东海上贸易的停顿。严禁与外番民间通商,对向来依赖海外贸易的沿海地区的经济是重大打击,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其中之一就是海盗更加猖獗。

嘉靖三十年(1551),东莞南头海盗何亚八纠合西洋海盗攻掠东莞沿海,在广东外海及沿海乡村肆行劫掠、杀戮。此时,李茂材由大鹏守御千户所千户升任南海卫指挥使,但仍监管原来所在的大鹏守御千户所,跟从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汪柏,指挥王沛、黑孟阳等前往捕剿,擒获何亚八等首领,斩除146人,溺水烧死不计其数,其余海盗四散逃走。嘉靖四十三年(1564),潮州柘林海兵因军饷不足而叛变,围攻广州,打败总兵汤克宽,大肆杀掠。提督侍郎吴桂芳一面装着要招抚他们,一面暗中命总兵汤克宽等率军由忠阳赶往公洲,自里海去,内外合击,擒拿叛兵5600余人。余党盘踞在大舰上顽抗,李茂材又设计布局攻破叛兵,生擒400余人,平定了叛乱。嘉靖四十四年(1565),明朝政府将南头“参将署”改为“南头寨”。下设参将1员、哨官5员、队兵330员,并且分拨出一哨人马约60人防守大鹏守御千户所,每半年更换一次。至此,南头寨的军制逐渐取代卫所制,而东莞、大鹏二所渐渐名存实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土地兼并严重,使得本以屯田为生的卫所军士无计为生,被迫竞相逃亡。所城士兵数量不断减少,又皆老羸惫疾,于是倭寇频繁侵扰所城,隆庆五年(1571),乘虚而入进攻大鹏守御千户所,围困所城。据清康熙《新安县志·防省志·寇盗》记载,时康公子(康寿柏)“呼众坚守,有登城者,手刃之,即碎其梯,围乃解……”。康寿柏出身军府,任大鹏营副千户,就“舍人”官职,其孙康仕杰袭升大鹏营千户,武艺高超,又懂带兵作战。这期间,在康寿柏的号召和指挥下,军民齐出动,奋勇抵抗倭寇的攻城。倭寇强攻不进,便采取围城之法,把大鹏所城团团围住,历时40余天。倭寇用云梯攻城,康寿柏指挥民众持大刀砍杀登城倭人,砍断云梯,才击退倭寇。康寿柏抗敌守城的事迹,受到当道嘉奖,旌表其门。所谓“舍人”,按明朝官制,是指挥使正夫人所生次子所得赏赐的官职,全称“勋卫散骑舍人”。明末,“舍人”已成为没有实权的虚衔。这个时期,大鹏所城的少量军队由非正规的军官“舍人”作统帅,也是卫所制衰败的表现之一。

在长达200多年的统治中,明朝海防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长期侵扰。由于政治、经济因素,广东海盗猖獗,广东沿海卫所及水寨的设置不失为有效之举。由于沿海长期与倭寇、海盗作战,明朝的水军维持了较高的战斗水平。到了明末,虽然海防的削弱相当严重,但并没有达到废弛的地步,面对海上新的对手—西方殖民者的威胁,广东当局及地方民众奋力抗击,遏制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侵略野心,表明明朝水军仍然拥有抗击外敌入侵的防范能力。在抗御海盗和倭寇的战斗中,大鹏所城起到了抵御、牵制敌人和增援邻近地区海防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