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鱼:一个鱼头和千岛湖的故事
- 郑家平 屈波
- 3427字
- 2020-12-01 14:28:31
第四节 “淳”牌诞生
什么是品牌?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很专业的说法是:品牌是人们对一个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的利益关系、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验和独特印象,是能为特定所有者带来长期收益的符号化的无形资产。专业的东西往往是最晦涩难懂的,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是对品牌的中国式说文解字,品是“品质、品味、品德”,牌是“口碑”,首先你自己得出众,或者价廉物美;另一方面整个消费者群体都认为你有着那样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不过,我想人们会更在意品牌的另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精神承载,因为只有它能够使商品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给商品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在进军梦想的道路上,有这样一道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意识之墙横亘在人们面前——在下游商家和消费者看来,千岛湖的鲢、鳙鱼与池塘、网箱人工养殖的鲢、鳙鱼并没有什么区别,千岛湖的水质再好,并不能改变它们是最普通的鲢、鳙鱼这个事实,尽管销售人员磨破了嘴皮子,市场始终无法认同。摆在千岛湖渔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接受现实,要么改变规则。终于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为千岛湖鱼注册商标的想法。今天看来,注册一个商标的念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千岛湖渔业从此由农业思维向工业思维转变。在工业领域,商标运用广泛,但在农业领域,由于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小、经营单位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至少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水产行业,注册商标还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一般人更是无法想象,一条普普通通的鲢、鳙鱼凭什么拥有商标?
一个农产品需不需要一个商标?似乎现在已不是一个问题,但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还是会被一些人笑话:“活生生的东西又没包装,你把商标标在哪儿?挂在尾巴上吗?”他们一般会略带讥讽地提出这样的质问,很少有人会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希望”“通威”这些品牌也是刚起步,但它们几乎都是先从相对工业化的饲料行业起步,因而也更了解品牌的价值,而千发集团的渔业属于纯粹的第一产业。汪建敏当时的回答是,“以前没有不等于现在不该有,更不意味着以后不能有。道理很简单,只要是商品,就可以拥有品牌,工业品如此,农产品也不例外。如果连商标都没有,又谈何品牌?”他坚信,千岛湖鱼不是随便的一条淡水鱼,它有自己的血统,有自己的身价,有自己的价值主张。
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之后,2000年初,千岛湖鱼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商业名字——“淳”。当时注册的“淳”牌商标属于第29类活鱼类商标,起初有人提出使用“千岛湖”商标,已着手和“千岛湖”商标的拥有者进行接触,但没有成功。后来也有人提出“绿”牌,绿色代表生态健康。不过,很快人们想到了淳安的“淳”,大家一致都认为“淳”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商标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不像现在想到100个好名字,99个已经注册还有1个也是正在公示。于是千发集团赶紧对这个商标进行了注册提交,“淳”牌不仅在第29类进行了注册,还在其他5大类几十个品种进行了保护性注册。
“淳,不浇而沃,布帛广幅也。”《康熙字典》中对“淳”释义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这个字首先来源于淳安,同时顺着中国文字的特有魅力又可以引发很多美妙的联想,淳安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新安江渔业和渔民又有很多故事和传说,“淳”牌能很好地与这些历史典故结合起来,深深扎根于哺育其成长的这块土地,随着品牌越来越响亮,“淳”牌更是淳安人引以为豪的骄傲。“淳”代表纯粹、醇厚、纯天然等,既包含了区域文化底蕴,同时又凸显了产品特质。
“淳”牌商标的LOGO造型先后经过几次大的修改,最早注册时是一个古篆体的“淳”字,字体笔力遒劲厚重,是公司当时的副总经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光贵的墨宝,他负责公司的林业事业部,当时还分管着公司的淳鱼销售工作,“淳”牌的整个注册过程都是王光贵一手操办的。2001年后,为了突出渔业特点,广告公司将LOGO设计为一个鱼头的形状,突出“淳”牌有机鱼的憨态可掬,主色为蓝色和绿色。在2003年,经过杭州的一家策划公司的创意,最后确定为现在这个绿叶环抱下的一个美术“淳”字作为正式商标,一直使用至今。如同运作颇为成功的神户牛肉一样,千岛湖鱼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它不再是一个口头上的地名,而是像一个贵族一样有了自己的徽章,而在这个徽章上,可以连续进行大手笔的商业运作。从淳安之“淳”出发,到突出渔业的朴素表达,然后再总结提升为一种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理念,“淳”牌从无形的地域文化特色化为有形的产品,自身最后又归于无形企业价值观,这也是千发集团经营的一次心路历程和螺旋式的发展和提高。
后来汪建敏谈到当年注册商标的动机时说:“当时全国淡水鱼都是粗放经营,从河流、湖泊中捕捞上来后,就运到就近的农贸市场或水产市场销售,这种模式下的鱼类产品附加值低,单位成本高,且不易保存。千岛湖鱼虽然是非常平常的淡水鱼,但因为千岛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可以注册商标做品牌的可能,原来价格低廉的淡水鱼完全有可能转化为‘黄金鱼’。”从卖鲜鱼到卖活鱼,从无名无姓到注册“淳”牌,此时的千岛湖鱼犹如点亮了眼睛,开始了新的征程。它并没有停歇,在以后的几年里,“淳”鱼又先后成为浙江省著名农产品商标乃至中国驰名商标。如果说最初注册商标是为了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那么之后就是捍卫身价的保卫战了。
“中国驰名商标”证书
“淳”牌商标创意完成以后,千发集团接着就导入了VI系统,主要思路是在几个产业分支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由于当年太阳神品牌的成功,国内许多企业都花大价钱聘请策划公司进行VI设计和导入工作。实际在千发集团,对VI系统的执行并不是全盘接收,属于“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改”。几年后我们再翻开当年设计的那份没有定版的VI手册时,我们会发现除了LOGO,其他品牌视觉元素和现在大相径庭,真正采用的很少。我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千发集团是一家农业企业,在执行上无法一以贯之?最后我发现,许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VI运用方案中许多内容当时来说就已经属于纸上谈兵,品牌宣传的核心目标是市场需要和表达营销意图,而这两项都很难事先预估,从市场出发的VI设计和贯彻,也许是最为务实的办法。
当然,仅有一套VI才算刚刚开始。在2003年,“淳”鱼又拥有了一道新的“护身符”——原产地保护。从世界范围看,原产地保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法国是这一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原产地保护产品是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原产地保护不同于商标,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商标一旦受侵害,受损的只是一家企业,而原产地保护涉及面广,法律保护效力更大,掌握尺度更严格。实际上,申请原产地保护也是一种区隔战略,为日后千岛湖鱼的品牌运作埋下伏笔。
关于品牌,雀巢公司前董事长彼得·布莱贝克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在技术统治一切的年代里,它——品牌带来了温暖、熟悉和信任。它还能创造出一种归属感,在一个没有宗教的商品世界里,它为我们提供信仰。它定义出我们是谁,而且还向与我们有关的人发出“我们是谁”的信号。”应该说,这段话恰如其分地阐述了品牌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的必由之路。如果说美国是站在品牌上的国家,那么美国的农业品牌则同样不容忽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农业出口大国和农产品品牌大国,诸如“艾达华土豆”“美国大蒜”“华盛顿苹果”“绿巨人”“新奇士橙”等农业品牌不胜枚举,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一村一品”与精致化的战略,将农业品牌作为国家品牌打造的一部分,几十年来坚持不懈。
农业部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证书
应该说,“淳”鱼问世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当时这家公司已经意识到“千岛湖”是品牌运作的前提,更重要的是,随后佐之以一系列高超的品牌运作,千岛湖鱼的想象空间无限。这或许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好水出好鱼,物以稀为贵,一旦重新改变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认知,并建立新的识别系统后,它的差异化则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无穷的威力。此时的农产品本身品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如果有人赋予了它崭新的故事,那么商业的魔方将开始转动。
基于此,后来有人将2000年称为中国淡水鱼的品牌元年,这种评价并不为过。但实际上,商标的注册不等于品牌的打造,真正的品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标签,也不是一个抽象的“LOGO”,而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到此时,“淳”鱼的诞生预示着企业的经营重心终于从计划走向市场,从生产走向顾客,围绕着崭新的品牌之魂,经营者将展开持之以恒的一系列运作。在这个新的舞台上,一条更大的“鱼”将浮出水面。此后,“淳”鱼从未停歇过对品牌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