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间词话经典鉴赏
- 小桥流水
- 2036字
- 2020-12-01 13:41:52
序言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
——胡适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20世纪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王国维出身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起,王国维至上海《时务报》任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62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科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受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颇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对于王国维的死,学术界有殉清、被逼等各种说法,但是最有影响的还是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所云: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种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竟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至于流俗恩怨荣辱委琐龌龊之说,皆不足置辩,故亦不之及云。
陈寅恪在这里扫清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种种恩怨荣辱的流俗猜测,将其死阐释为与传统文化共存共尽的理念。观王国维的一生与其遗言,即使其死亡有些具体的原因,但精神深处的失落和疲惫的确是导致其自杀的深层因素。
“王国维的死是悲剧性的,又是诗意的。他的死成了他所抒写的最为动人的一首诗,与他的学术、创作融为一体,而令后来者魄动心惊,感慨不已。”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摈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理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文艺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虽然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但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中国诗词论著史上,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经典作品。《人间词话》问世后,在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其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美学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自1908年付印以来,版本繁多,屡经删订。读者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多是经过学者整编的通行本,而对于《人间词话》最初的手稿本缺少必要的了解。事实上,阅读手稿本,不仅能使人产生看到《人间词话》真面目的感觉,而且,由于《人间词话》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断章零语看上去似乎凌乱,却往往是灵感闪现、文采彰显之处。因此与相对自成体系的众多校订本相比,手稿本自有其无法被取代的重要价值。
本书真实地还原了《人间词话》的本来面目,又借鉴各家所长,对其进行了详尽到位的注释和今译。本书的赏析部分,是编者对《人间词话》的一家之见,其中难免有不足或不对的地方,但其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引起读者自身对《人间词话》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对广大读者朋友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