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我曾经自诩对社会学的研究非常深刻,可惜事实并不尽然。胡塞尔先生和韦伯先生另辟蹊径,发现了社会学的新大陆,他们的理论使我及时从死胡同里走出来,领略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以前,当我思考这个世界,研究社会中的问题时,总是从社会事实出发,忽略了人的主观意识部分,确切地说,应该是社会事实所表达的“意义”。而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现象学中提到的“生活世界”。

以往,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事物的本身不可把握,我们只能研究事物的现象。但实际上,现象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人类理性的现象根本不存在。同时,这也是现代科学的弊端。它远离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真实生活。这种问题在艺术领域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在作画的时候,透视法几乎算是权威的方法,但实际上,仅仅强调透视法是一种僵化的思维。因为作为一幅画来说,人们关注的是它的色彩以及它带给人的感觉。再如,意识流小说现在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已经厌倦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转而向往真实的人性写照。因为一切客观的真理都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深受现象学的影响。

此书刚刚完成,我就寄给了胡塞尔先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与批评。出乎意料的是,胡塞尔先生对这本书大加赞赏,甚至不惜耽误宝贵时间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将他对现象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我分享,这让我非常兴奋。在此后的几年内,我一直和胡塞尔先生互通信件,交流彼此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看法与最新的研究成果。那时候,我就有了进一步完善这本书的想法。

1938年,德军占领了奥地利。为了防止被纳粹迫害,我不得不离开祖国去巴黎避难。就在这一年,传来胡塞尔先生去世的噩耗,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我悲痛不已。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继承胡赛尔先生对于现象学的研究成果,将其融入社会学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理论。

在我早年的时候,曾经信奉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他能斩钉截铁地确定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出发点,但对很多理论的诠释却不够深刻,无法真正将“生活世界”的研究进行到底。所以,我在增修这本书时,增加了马克斯·韦伯所没有涉及的理论,将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融入了进去。我再次强调一点,社会学所研究的根本不是社会事实或者客观内容,因为在复杂的世界中,人的理性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觉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真理。所以,我本人是非常不赞同逻辑实证主义的。因为它把感觉和经验放到了第一位,把研究自然世界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套用到社会学中来,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看来,我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要在美国度过了。在这个神奇的国家,我接触到了很多全新的理论,主要有实用主义以及芝加哥社会学派的理论。它们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再次认识到“意义”有时比“事实”更加重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意识是不可控的,是一种主观的体会和感觉,无法确切地研究出事实或者客观的内容。

最后,我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人能够真正理解社会学的根本出发点,以及面对这个复杂世界时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应对的方法。

(选自《社会世界的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