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陈志武的“私塾”教案

熊晓鸽

和志武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却一见如故——记得是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讨会上,身处美国,乍闻乡音,由异域见老乡的亲切感而萌生的信任和坦诚,在几番你来我往且多半是在饭桌边进行的探讨和交流之后,迅速升华成一种相见恨晚的知交情谊。于经商之道,我是半路出家,尽管在投资界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积攒了无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战经验,却经常觉得难以“以理服人”,让国外的同行透彻地理解风险投资界的“中国特色”,从而明了我们这群当初的“外行”何以曲径通幽,最终奇迹般地“猴子称大王”,在这片风险投资的“不毛之地”小有建树。志武是地道的学院派,却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美国那套经济学原理,诠释中国种种光怪陆离而又光芒璀璨的经济现象,从一堆乱麻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抽出其理论依据,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常常笑着感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于是恳请志武将他读到的或者他自己刚刚写完的好文章发电邮给我,让我这没时间读书的人,也能一目十行地概览当今经济学界的潮流与风向。

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来自经济学界的不同的声音。从这些迥异的声音中,依稀可辨他们不同的背景:服务于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多少都有为其政党政策辩护之嫌;来自金融机构的首席分析家更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为其公司和客户摇旗呐喊;唯有少数来自学院的学者,虽然也难免学派学术之争,但至少保持了相对的利益超脱与立场中立——只要我们保持兼听则明的警醒,便往往能从他们严谨治学的研究成果中大获教益。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珍惜与志武这种亦师亦友的情谊,也始终将志武的文章和著作视为了解经济学界风云变幻的最直接可靠的信息源。

然而,《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创富》在志武的著作中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不是一本研究高深莫测的金融数理模型的鸿篇巨制,甚至也不是一本循规蹈矩的经济学普及读物,而是一位世界知名学府的金融学教授为他12岁的小女儿量身定制并因材施教的“私塾”教案,是一位满怀爱心的父亲与一个对未来充满野心、雄心与好奇心的少女的平等对话和智慧交流。仿佛一对醉心于探宝游戏的父女,父亲循循善诱,女儿孜孜以求,他们在人们熟悉的富豪名企中寻找成功的人格特质和商业模式。从小女孩喜欢的糖果店漫谈到“好钱”和“坏钱”这类严肃的商业道德命题,又从令人闻之色变的金融危机追溯犹太人钱袋永不枯竭的奥秘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必要与必然……看似取材随意,却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润物无声。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陈大教授,既要绞尽脑汁,教导女儿识水性、辨风向、观鱼汛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让商海的险恶乃至某些时刻的丑恶挫伤了少年那跃跃欲试、生气勃勃的求知欲与上进心,用心良苦,心长却并不语重,许多话题也只是点到为止,举重若轻。

难得志武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将这本写给爱女的著作公开出版。我以为,这的确是一本值得父母与儿女一起阅读的开智启蒙的经济学读物。

(作者为IDG资本创始合伙人,著名风险投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