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信仰什么

说到匈奴的信仰,曾经有个读者谈到我的长篇小说《猎原》中的一个情节:一伙盗猎者杀了很多野生保护动物,一些喇嘛就修诛法火供想要降伏他们。喇嘛们修诛法火供的时候,这些盗猎者跑到寺庙里来,威胁喇嘛们把制成标本的白鹿尸体交出来,因为白鹿非常珍贵。但喇嘛们不为所动,仍然守着火供时的禁语戒,就连小喇嘛都没有说出白鹿的位置,还哭着把头伸给了歹徒,意思是他愿意舍生取义。这个读者认为,这才是信仰。

但他也不觉得匈奴们没信仰,如果没有信仰的话,匈奴不会那么重视指天发誓的誓言,也不会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敬献给天。他问我,为什么信仰天的匈奴,会因为自己遭遇灾难就质疑天呢?他们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什么?这是个很多人都不断追问的问题。没有信仰的人,对信仰感到好奇;有信仰的人,在历练中拷问信仰。那么匈奴的信仰是什么?他们有信仰吗?

事实上,匈奴是有信仰的。匈奴信仰神灵,信仰山河,信仰日月,信仰动物,信仰天地,只要他们觉得强大、值得敬畏的,他们都会信仰。他们相信有一种神秘的、比自己更伟大的存在,也敬畏这种存在。但他们的信仰是一种崇拜,也是一种依赖。他们需要的是心的依怙,是痛苦无助时可以祈请的对象。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哪怕他们是一群非常强悍的人,内心深处也同样需要依怙。这是一种原始的信仰,也是信仰的雏形。很多人的信仰都是这样,都没有上升到真正的信仰层面,还仅仅是一种浅层的信仰。但即便是浅层的信仰,只要信仰的内容相同,原本孤立的人也会凝聚在一起。信仰是最大的凝聚力。

从战国时代起,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关于匈奴的记载,那时,西域有三十六国。所谓的国,其实就是比较大的部落,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权,有自己的王,王会发号施令,让大家一起狩猎、打仗、祭祀。

匈奴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对匈奴来说,祭祀是信仰的一种重要载体。因为祭祀,分散在各处的部落们有了聚在一起的理由。西部地广人稀,家家户户离得很远,如果不能让他们产生凝聚力,一旦外来部落入侵,他们就会像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抵御外敌的进攻。另外,过去的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专门的学校,没有正统意义上的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在祭祀时完成的。

匈奴每年的祭祀都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一般是首领的住地——相当于现在的文化中心。完成祭祀仪式的过程中,匈奴的文化也就传播开了。然后,首领会讲一些大家要注意的东西,惩罚一些该惩罚的人,奖励一些该奖励的人。如果要重新选举首领,也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的。而且,每次祭祀之后,单于都会组织一次大型围猎活动,演练各种战略战术,以此来检验骑兵的战斗能力。匈奴的战术一般是诱敌入围,精兵歼灭。刘邦就中了这个圈套,他以为匈奴兵只有老弱病残,于是放大胆子追过去,到了白登山,冒顿才带兵出来围剿,刘邦发现中了埋伏,但已经走不了了。

匈奴的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精神向往,都是靠祭祀来完成的。通过祭祀,信仰植入了匈奴人的灵魂深处,在不知不觉中指导着人的行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论平时或战时,其行为都与他们的宗教意识有关。而主宰着匈奴的宗教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萨满教。匈奴时期出现了“巫”,也叫胡巫,就是用跳舞的形式来降神的女子。她们精通咒语和咒术,据说很灵验,还能治病。这就是萨满,它代表原始信仰,跟凉州的神婆神汉等有点像。至今,凉州等地仍有萨满。萨满教的“万物有灵”,最早就源于匈奴,是匈奴人当时普遍流行的观念。每次打仗前,匈奴单于一般会做两件事:一是祭祀;二是请巫师作法,诅咒敌人,比如“缚马前后足置城下”“埋羊牛于军道及水上”等,都是巫术用于军事的表现。少数民族大多有类似的习惯,据说,直到后来,清朝政府仍然会举行这种活动,比如请喇嘛作法,诛杀敌人;或者军队在前方打仗,喇嘛在后方祈福。这些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在匈奴的军事和政治上,胡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影响非常之大,传到中原之后,甚至对后来的道教也产生了影响。

第二,日月、天。匈奴崇拜天和日月。《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意思是,匈奴人每天都会拜日月,这是他们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而且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也要看日月星象,按星象来决定是开战还是退兵。这种对自然神的信仰,也有一点萨满教的味道。另外,需要盟誓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指天发誓,也就是对天发誓。如果谁敢违背誓约,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受天不祥。匈奴人认为天神是诸神的最高主宰,人间祸福均源于天的意志,顺天则吉祥,逆天则有难。

第三,战神、鬼神。匈奴人认为,所有的胜利都源于神,是战神在帮助自己。假如打了败仗,他们就会觉得神灵在保佑对方的军队。所以,匈奴人打仗之前必须祭祀,这是在向战神祈福。匈奴人非常信仰战神。藏人也一样,直到现在,藏区的每家每户仍然会插箭,藏区有个插箭节。这箭,代表的就是战神。匈奴人也信鬼神。比如,平日里如果有人病了,他们就会觉得是鬼神在作祟。现在的西部人也一样,所以,几乎所有凉州人每年都会祭神:祭土地神叫谢土,感谢土地赐给我们食物,感谢土地承载我们的房屋,感谢土地藏污纳垢地容忍人类,赞美土地。同时,凉州人还会祭牛羊神、祭门神等。祭神时,凉州人会在自己家里贴上对联,就像过年一样。

匈奴也差不多,他们每年都在规定的日子里举行集体祭祀。《汉书·匈奴传》中说:“岁正月,诸长小会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意思是,正月里,匈奴会在单于庭——也就是单于经常驻扎的地方——进行春祭,这次祭祀的规模较小;五月,匈奴会在龙城举行大型祭祀,祭拜祖先、天地和鬼神;秋天,也就是九月左右,匈奴会再次举行大型聚会,主要目的是稽查户口的增减和牲畜繁殖情况。

正月的祭祀虽然规模不大,但很重要。直到今天,少数民族地区仍有正月祭祀的风俗。在藏区,有人烟的地方,就有煨桑炉,煨桑的目的就是祭祀神灵。很多藏人每天都会煨桑,也就是每天都做祭祀。比如,有一户藏人的儿子和几个朋友一起杀了人,被抓了,从他被抓的那天起,他的母亲每天煨桑,希望佛菩萨能保佑孩子不要被判死刑。后来,她还和其他几个孩子的父母去请教活佛,问活佛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活佛就告诉她,你们谁都不许贿赂,也不许送钱。因为,一旦有人送钱,就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于是,他们就谁都不去送钱,同时请活佛念经加持儿子。少数民族就是这样,信仰已经成了他们的生命程序,他们不会怀疑,只会全盘接受。

此外,匈奴人认为灵魂不死,所以对死者的安葬非常重视。匈奴人死去的时候,也会像汉人那样,被放入棺椁。他们认为阴间和阳间是一样的,亡灵也需要金银衣裘和女人,所以,单于死后,陪葬的大臣、宠妃、奴婢有时多达千人。汉人也一样,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殉,虽然多次被取消,但也数次被恢复。墨子等思想家都曾强烈批评人殉,要求取消人殉,但也没有改变君王在死亡方面的观念。中国历史上殉葬人数最多的,是秦始皇,据说,不但其后宫嫔妃被迫殉葬,就连很多建造陵墓的工匠都被迫殉葬了。不过,推崇人殉的不只古代中国,还有印度、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很在乎死后的命运,认为人死之后跟活着时是一样的。而且,匈奴人也跟汉人一样在乎祖坟,他们不一定认为祖坟关系到后世子孙的命运问题,但他们很重视祖坟。史书记载,汉昭帝时期,乌桓曾挖掘匈奴单于的冢墓,匈奴人因此勃然大怒,马上出兵东击乌桓。

如果你了解西部人的话,你就会从匈奴的这些习俗中看到西部人的影子。是的,信仰在深入匈奴人生活,成为他们的生命习惯时,也融入了西部的文化和西部人的生活,随着一代代活过的人,一直延续了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西部人。这种信仰已经成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信仰跟我们所讲的信仰有点不一样,但也是信仰。只是,他们对自己没有太高的期待,只是在崇拜和依赖那些心外的神灵;而我们是在向往、仰视和升华,希望消解渺小的自我,融入神圣的大爱。这就是两种信仰的区别。

那个读者提到的《猎原》中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它很美,因为它承载了真正的信仰精神。而那些喇嘛之所以没有像一些犹太教徒、匈奴人那样质疑信仰,是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做火供,而是在为众生做火供。自己的遭遇,在他们看来,只是因果和因缘的显现,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生死在他们眼中也是梦幻,何况活着时的一点际遇?他们不会为了一点幻象,就去质疑永恒的信仰。这时,也就不存在“信仰有什么用”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