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FX系列)
- 吴启红
- 8字
- 2020-11-21 15:59:32
第2章 PLC基础知识
2.1 PLC发展史
在PLC诞生之前,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控制领域中,继电器在传统的工业中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继电器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因为继电器针对某一固定动作或生产工艺而设计,仅限于逻辑、定时、计数等简单的控制,一旦动作顺序或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布线、装配、调试等,这样就很难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PLC应运而诞生了。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M)公司,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需要,提出了10条技术指标在社会上公开招标(通称GM十条),制造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其实GM十条就是覆盖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缺点。
1)容易编程。
2)采用模块式结构。
3)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相竞争。
4)具有数据通信功能。
5)输入输出电源使用市电。
6)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7)存储设备可扩充至4KB。
8)系统扩展时原系统只需很小的改动。
9)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10)设备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招标的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
自从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以后(一般公认世界上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国制造的),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研制了各自的PLC。20世纪70年代中期,PLC进入了实用化阶段。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PLC进入了成熟阶段。80年代后期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我国在1974年开始研制PLC,1977年开始用于生产控制,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产PLC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
日本生产PLC的厂商有40余家,如三菱电机(MITSUBISHI)、欧姆龙(OMRON)、富士电机(Fuji Electric)、东芝(TOSHIBA)、光洋(KOYO)、松下电工(MEW)、和泉(IDEC),夏普(SHARP)、安川等公司。
欧洲生产PLC的厂商有60余家,如西门子(Siemens)、金钟默勒(Klockner Moeller Gmbh)、AEG、法国的TE(Telemecanique)、Schneider(施耐德)、瑞士的Selectron等公司。
美国PLC发展得最快,著名厂商如艾伦-布拉德利(Allen-Bradley,A-B)、莫迪康(MODICON)、GE-FANUC、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TI)、西屋电气(WESTHOUSE E-lectric)、国际并行机器(International Parallel Machines,IPM)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