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盘庚迁都到殷
- 上下五千年(最新版)
- 林汉达等编著
- 1449字
- 2020-11-18 17:33:24
商汤代替夏桀,定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这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商汤革命”。因为古人迷信,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天命;商代替夏,是顺应天命的变革。
商朝的奴隶主贵族统治,总共维持了五百多年,更替了三十一个君王,直到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才又完成了一次“革命”。然而,在这两次“革命”之间的漫长岁月中,商朝社会也发生过巨大的动荡与变革。原来,伊尹辅佐商汤以后,又辅佐过四朝君王,由于他的贤明能干,使商朝生产发展、国力强盛。但是,伊尹死后,从商朝的第六朝君王太庚开始,便被太平盛世冲昏了头脑,只知道大建宫室,整天沉湎于歌舞宴饮的享乐之中,不理国政,于是四方诸侯逐渐离心离德,国势日益衰败下去。与此同时,奴隶主贵族和王室上层的争权夺利,却越来越激烈。
商朝君王的传位制度,是先兄弟后儿子的。因此,窥视王位的人相当多。君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摆脱同宗兄弟的威胁,常常使用迁都的办法。因为君王可以乘迁都的机会,将忠于自己的王公大臣和亲信带走,而把反对和威胁自己权力的王室人员的党羽留下。从商王仲丁开始,商朝的国都便先后从亳迁到隞(āo,今河南荥阳),从隞迁到相(今河南内黄),从相迁到邢(xíng,今山东定陶),又从邢迁到了奄(今山东曲阜)。
到了商朝的第二十代君王盘庚时,奄都已经非常热闹和繁华了。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每到雨季,便遭水淹,常常使交通中断,与外界的联络非常不便。
盘庚是个有作为的君王,他决心要在自己手里整顿朝政、复兴国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步,他便决定迁都。因为他知道,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水患,还可以摆脱那些王公贵族和老臣对自己的钳制,放开手脚推行自己的治国方针,同时,也乘机治理一下上层贵族的奢靡之风。
盘庚首先派人认真选定了新都的地址——北蒙(今河南安阳西)。这里正好地处商朝疆域的中部,而且形势险要:它左有孟门关(在今河南辉县),右有漳水和滏水,前有大河可供航行,北有太行山作屏障,是号令天下的理想之地。接着,盘庚便立刻颁布了迁都令。
但是,迁都的命令遭到了不少上层贵族的反对。他们有的假装要维护祖宗的宗庙;有的说都城由奄向北蒙迁移是西迁,不吉利;有的甚至煽动一些平民出来请愿闹事。盘庚于是果断地宣布:“迁都的事我已请巫师多次卜算过,是顺应天意的事。这也是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百姓幸福的事。我的决心已定。谁再反对,将受到严惩!”
这样,盘庚终于将商都迁到了北蒙,并且很快将这里建成了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取名为“大邑商”。盘庚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使商王朝得到了振兴。盘庚在位二十八年,他以后,商朝又经历了八代十一个王,再也没有迁都。由于商都大邑商边上有一块商王的田猎区名叫“殷”,因此,也有人将商都称作殷,或叫殷都。在商朝灭亡以后,这殷都就被废弃了,因此人们又称这里为“殷墟”。
殷墟实际上是今人在考古时发现的。地点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从1928年起开始发掘到现在,共挖掘出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十多万片。这种文字我们就叫它“甲骨文”。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我们汉字发展的前身。这些文字记录了商朝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情况,比如:占卜、祭祀、打猎、征战等等。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在殷墟中,还挖掘出了许多青铜器。它们有各种生活器皿、祭器和兵器,制作都很精良。还有许多农作物的种子和牛羊猪马等家畜的遗骸(hái),可见当时的冶炼技术和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然,在殷墟的墓地中也发掘出了许多殉葬的奴隶的遗骨,多的一处就达数千具。这也说明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