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文化新方位:新疆现代文化研究篇
- 梁超
- 4170字
- 2020-12-10 18:43:16
一 高校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文化自身的作用日益增强,如何“创造性地繁荣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2]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进一步凸显。文化繁荣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关系教育事业发展,“文化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日益凸显。现代高校文化是由高校成员(包括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它影响着高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信念和个体成长,也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和终极追求。
(一)“文化育人”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高校办学的目标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个方面也是相互促进的,其核心是培育具有人文意识的创造、创新精神。高校“文化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成高校办学根本任务的需要。“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高校“文化育人”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就是要把学校教育的魅力渗透到日常教育生活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随着校园文化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开展,真正的校园文化绝不是外在可见的标语或口号,而是人们自觉行为背后的观念与思想,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是高远的,微妙至深,指向终极的价值目的;文化是鲜活的,无处不在,所谓“道不远人”、“道在日用伦常中”,需要反身而求;文化是象征的,在各种器物世界中蕴藏着世代沿袭的密码,等待我们的发掘;文化是柔软的,是一种越来越强大的“软实力”;文化是积淀的,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积累、逐渐内化的产物;文化是濡染的,它对于人心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文化是绵延的,所谓“敷文化以柔远”,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心理结构中的集体无意识,影响至深至远[4]。
“文化育人”的追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立足于教育者栖居的校园,仰望广袤无垠的星空,心怀对纯真、高卓、尊严、智慧、神圣、诗意的眷顾、祈望,超然物外,一往情深,沉醉于清幽旷远、虚静灵动的哲理运思。同时,又从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提炼人生的感悟,于教育教学的细微处凝聚文化的神韵,由寻常昭示幽远,由绚烂走向素朴,师生共同沐浴在道德、语言、艺术、科学等人类文化的熠熠光辉里,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渐入人生之至境。这就是“文化育人”的魅力之所在。
新疆高校“文化育人”是提高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高校文化是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弘扬现代先进文化的制高点。[5]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知的文化,是高校弘扬现代先进文化的目标,是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以传承、引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之源。高校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是不断探求未知世界、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崇尚真理、崇尚学术,拒绝一切陈旧观念和教条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鄙视虚假、浅薄、浮躁、急功近利和人云亦云,追求科学、严谨、实证、客观和脚踏实地。高校校园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探究,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实现学术创新与发展。
(二)“文化育人”是塑造高校精神的需要
高校精神的实质是文化。塑造一所高校精神的核心就是培育高等教育的文化。高校校训就是一所高校对其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精神、文化培育的理性升华和认同,校风就是一所高校对其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5]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及高校形象标志,是一所高校展示文化的一种“途径”。高校大学精神是经过师生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高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高校“文化育人”要采用“三进”和“三结合”方式,即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体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进社团”,体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进社会”,体现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新疆高校“文化育人”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新疆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新疆高校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新疆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新疆高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软实力的核心是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所体现出来的感召力、吸引力是中国软实力的真正体现。提升软实力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其所支持的价值观能否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引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特有的贡献。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5]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的硬任务。高校坚持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硬任务是历史的昭示,17~18世纪的中国,正值硬实力很强的“康乾盛世”,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主义思想蓬勃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软实力位居世界之首。两种实力较力的结果是,中国受西方列强欺辱长达百年之久。诸如此类的历史教训,必须要牢牢记取。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把增强国家软实力作为完成党中央战略部署的硬任务来对待。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在“文化育人”、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硬起来。新疆高校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核心,切实将新疆精神化作无声语言融入每一个堂课,沁入每一个学生的头脑,流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三)“文化育人”是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需要
文化引领是高等教育思想和高校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7]文化引领是高校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新任务,也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继承和提炼。国家也需要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一个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和理论基地。
以现代文化为先导,以“文明传承”为主题,探索高校精神的文化内蕴与时代风貌,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塑造、熏陶,使其逐步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以“感恩、责任、诚信”为主题,把文明道德养成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融入道德实践中;以“科学发展、成长成才”为主题,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贯穿于大学生自我成才教育的全部过程;以“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建设美好师大”为主题,通过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学习宣讲教育,增强广大学生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8]。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营造“文、博、雅、序、活”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时代赋予新疆高校的责任。以红歌传唱、经典诵读、中华戏曲表演、双语才能展示、话剧排演等形式为载体,民汉师生同台、民汉学生互学,凸显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共展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激发各族师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校园的热情,不断增强对祖国、对新疆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感恩之心。
(四)“文化育人”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新疆高校“文化育人”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科学发展,其中文化的因素越来越突出。[9]新疆提出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人,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关键在于“文化育人”。新疆已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新疆高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以高校文化为深厚土壤,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办学治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新疆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孕育自治区各行业精英的摇篮,生长成具有国家重要影响力学科的基地、对接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的重镇,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文化育人”是新疆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
新疆的反分裂斗争由来已久。分裂与反分裂斗争虽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一刻都未停止过。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矛头重点指向我国,加紧对我国推进“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它们把新疆作为主攻目标之一,公开支持和操纵针对新疆的分裂活动。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勾联,进行反动宣传,培植骨干,制造事端,挑起民族对立、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动乱,甚至组织武装暴乱。以“东突”恐怖组织为首的“三股势力”活动尤其猖獗,新疆的反分裂斗争进入到一个尖锐、激烈和复杂的时期。同时,高校宗教的影响在增加,“三股势力”向高校的渗透日益加剧,青年学生成为侵蚀的重点目标,高校的稳定关系到全疆的稳定,新疆高校的“文化育人”就是要发挥文化的教育、凝聚和塑造功能,来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抵御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和渗透活动,这是形势所迫,是稳定与发展之需,是责任与使命所在。
高校是“文化育人”的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由此决定了政治家办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在新疆高校,政治上是否明确、坚定,是衡量师生和各级干部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新疆高校领导班子政治上坚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充分发挥,这是坚决反对和抵御“三股势力”对学校渗透破坏和影响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要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优秀的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锻炼成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牢把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