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研究
- 刘志雄
- 1506字
- 2024-11-02 05:16:23
一 中国食品工业的增长情况
(一)中国食品工业的整体增长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1981年的69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95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1981~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和14%,分别是农业产出和增加值的2倍和3倍左右(见表2-1),这意味着我国食物供给系统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食品工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表2-1 农业与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
表2-2显示了我国食物供给系统结构变化情况。从食物供给系统产出构成来看,食品工业和饮食业的比重分别由1987年的27%和4%上升到1997年的34%和5.5%;从增加值构成来看,食品工业和饮食业的比重分别由1987年的13%和2%上升到1997年的20%和4%。此外,2002~2005年,食品工业在食物供给系统内部中的总产出比重由33.6%上升到39.7%,增加值比重由21.3%上升到24.2%。从表2-2还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食品工业在食物供给系统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87年的27%上升到1992年的29.1%,到1997年增长到34%[2]。2000年以后,食品工业在我国食物供给系统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虽然我们无法单独列举2002年、2005年的饮食业数据,但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外出就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表2-2 我国食物供给系统结构变化
(二)中国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下面分别从两个层面来讨论这种变化。
1.从四大门类来看
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43.93%、17.21%、19.57%和19.29%;到2005年四大类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变化为51.8%、18.45%、15.09%和14.66%;2007年则分别变化为54.0%、18.7%、15.7%和15.7%;2010年则相应变为57.0%、18.5%、14.9%和9.5%。从上述变化大体可以看出,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食品工业的比重都上升了,这代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比重之和,从2000年的61.4%上升到2007年的72.7%,2010年上升到75.5%,2000~2010年,上升了14.1个百分点(见表2-3)[3]。
从表2-3可以看出,第一,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00~2010年,食品工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517.4%。当然,与我国人口每年以近1000万人口的增加速度相比,这一增长并不奇怪。此外,我们保守估计随着我国加工食品业销售收入的继续增长,我国在未来一段日子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目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中30%为加工食品,这与发达国家的80%相比,差距还很大,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加工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第二,食品工业销售收入持续增加,但各组成部分增长却不平衡。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增长最快,在考察年份期间增长了694.4%;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增长555.2%;再次是饮料制造业,增长353.1%;最后是烟草制造业,增长240.4%。第三,2000~2010年,食品工业企业个数在持续增加,烟草制造业除外。烟草制造业企业个数自200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减少了近50%。其中,原因可能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兼并常常发生,或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统计的是规模以上的企业,事实上仍存在大量的小企业。
表2-3 2000~2010年中国食品工业的增长情况
2.从具体品种来看
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要,食品工业不断开发新资源、新门类、新产品,逐渐形成由不同门类、多种行业组成的较齐全的加工生产体系。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追求食品消费的便利化,包装类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从表2-4和表2-5可以看出,2000~2004年,我国包装类加工食品的零售额保持了年均8%的增长率。其中,面包类、乳制品、面条类、干加工食品、油脂等包装类加工食品零售额增长率高于平均增长率。值得指出的是,表2-4可能低估了包装类加工食品工业增长的情况,因为许多公司都在大量生产这类加工食品,但它们并不在统计之内。
表2-4 2000~2004年中国包装类食品零售额的变化情况
续表
表2-5 2000~2004年中国包装类食品零售额的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