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与秩序:城市交通越轨行为影响因素及解释模型研究综述

侯竟 李奕[1]

摘要:贝克尔在《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中指出,对于非蓄意的越轨行为,研究重点不是在于“忽视既成规范”的原因本身,而是对于“忽视”这一原因的分析。本文通过驾驶员的行为因素、心理因素、道路因素、气候因素、社会因素、年龄因素来分析中国城市交通越轨行为,同时介绍了长山泰久的驾驶模型、Reason的事故原因模型、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Verschuur和Hurts的驾驶员安全行为模型,试图建立起对中国城市交通越轨行为的连续性解释模型。

关键词:交通越轨行为 影响因素 交通事故解释模型

在霍华德·S.贝克尔看来,越轨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蓄意的越轨行为;另一种是非蓄意的越轨行为。蓄意的越轨行为复杂得多,人们需要使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包括越轨行为者的智商、生活的地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建立一个连续性的解释模型;而非蓄意的越轨行为就简单得多,这样的行为仅仅是越轨主体对于既成规范的忽视,只是在分析造成“忽视”这一原因时值得追究(贝克尔,2011)。交通越轨行为属于非蓄意的越轨行为,造成这样的行为仅仅是对于我国《道路安全交通法》的忽视。然而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忽视”?哪些因素使得“正常人”获得越轨冲动并成为真真实实的越轨者?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来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构建一个连续性、全面性的解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