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犯罪变化[1]

——基于一种比较的视角

吴鹏森[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犯罪增长的速度更快。与发达国家相比,犯罪率的持续快速增长、犯罪结构中暴力犯罪减少和财产犯罪增多等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犯罪的共同特征;在犯罪分子的变动和犯罪空间结构的变化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进城农民成为城市最大的犯罪主体,城市治安秩序由中心区向外呈递减态势,导致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最集中的犯罪区域。

关键词:城市化 犯罪 中国特点 比较视角

美国犯罪社会学家路易斯·谢利在《犯罪与现代化》一书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应该以工业化、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指标来观察城市犯罪,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个最重要的成果(谢利,2002:18)。谢利通过对世界各国过去200年来犯罪的历史和数据的研究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分子和犯罪空间分布。这种“犯罪的严重程度、犯罪的方式、犯罪的地区分布以及犯罪分子的性质是根据几个不同的社会学的发展尺度来考察的,即城市化进程的范围和速度,工业化的程度,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谢利,2002:3)。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现代化的起始阶段,往往伴随着迅猛推高的刑事犯罪率。现代化导致犯罪类型的变化,就是暴力犯罪的减弱和侵财类犯罪的大幅增长;导致犯罪分布的变化,就是城市、城郊和农村不仅犯罪率不同,而且各有特色;导致犯罪分子的重要变化,就是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白领犯罪的明显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但是,人们在享受城市化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犯罪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沿着谢利的研究路线,基于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问题进行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