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教育:中美的研究与比较
- 赵一红 黄建忠 赵芮 (美)理查德·L·爱德华(Richard L. Edwards)
- 1829字
- 2020-12-10 16:04:09
序言
社会工作教育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尤其在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国际成熟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我们如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明确社会工作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在认真学习和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社会工作教育思想好方法的同时,处理好借鉴与本土发展的关系,培育并突出自身发展特点,凡此种种,都值得深入思考。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在其教育的发展史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和重要,其间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如何移植并运用于中国本土社会、如何借鉴西方并构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需求和社会矛盾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表现出不同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社会工作理论在其运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及其理论,其价值观及文化背景具有基督教与犹太教传统,因而不同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基础往往会发生冲突。在此情况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如何面对借鉴吸收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各个教育机构如何研究实现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处理好借鉴西方理论与发展本土教育的关系等等,这是开展社会工作教育的高校和社会工作教育者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不同,表现在培养的人才类型、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育存在差别。现代教育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化教育进入高一阶段的产物,因而更需要建立自己的理念与目标。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已蓬勃发展,无论教育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影响和移植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
恰逢此时,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师生一行于2012年6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访问,成功举办了“比较与创新:中美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宗旨便是共同探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在不同国家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为推动双方合作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学术探讨的平台。如何推动国际上成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落地生根,如何寻找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路径,是研讨会学者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本次国际研讨会讨论发言为主要内容编辑的《社会工作教育——中美的比较与研究》论文集,收录了“社会工作教育、慈善与非营利组织、社会福利、医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相关议题的18篇学术文章,它们对于读者了解中美两国在社会工作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在相关研究的异同与特色方面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培养“一流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研究人才、教育人才”为理念和目标。从筹备到运行都秉承这个理念,坚持学习与创新并重的工作原则,采用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管理方式;既注重选聘学术大家从事理论教学,又大力发展深谙社会工作实践和技巧的专职督导队伍,将“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采取实践能力与学术素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突出课程教学与实务训练并重的培养特色,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实践中努力打造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制度、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培养的两批114名社会工作硕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已步入工作岗位。
目前,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日趋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背景下,作为国际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既需要立足本土实践,也需要突破和创新,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的同时形成本土特色,此正所谓“比较与研究”的意义所在。亦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相信《社会工作教育——中美的比较与研究》一书的出版,是一个富有“美”和意义的起点。我们将从此出发,虚心向国内外社会工作教育走在前列的院校学习,以积极努力丰富自身的实践和探索为路径,为绘制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蓝图和培养中国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而不懈努力!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社会工作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黄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