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验 重庆“六招”破解网吧监管难题

重庆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网吧管理是各地文化市场监管的难题。重庆市现有网吧3285家,分布在全市40个区县8.24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城乡。在网吧监管过程中,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针对网吧违规反复性强、执法人员不足、“黑网吧”难发现、技术监控资源缺乏、乡镇网吧监管缺失等疑难问题,努力拓宽工作思路,认真挖掘执法资源,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加强了网吧市场监管,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错时执法,强化网吧日常巡查监管

以接纳未成年人为代表的网吧违规行为治理难度大,反复性强。在认真调查分析网吧违规规律的基础上,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调整了监管策略,将中小学放学、放假期间作为重点时间段,将学校周边等未成年人活动区域作为重点地段,组织市和区县两执法队伍对网吧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特别是推行“错时执法”,采取“5+2”、“白+黑”、“晴+雨”的办法,不仅加强白天巡查,也加强夜间检查,不仅在晴天出动,也加强雨天出击,使违规者掌握不了监管规律,始终不敢轻易违规,网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二、多方动员,加强对网吧的社会监督

目前重庆全市文化执法人员仅400余人,而文化经营场所达几万家,如果加上其他文化场所,监管的对象就更多,光靠市和区县两级文化执法队伍很难及时发现网吧违规行为。为此,总队拓宽工作思路,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网吧监管。总队启动了全市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组建工作,第一批在“五老”人员、青年志愿者中招募了2100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在学校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保卫干事、班主任中确定了一批联络员,及时向执法部门沟通反映网吧违规情况。总队还发挥媒体记者社会责任感强、信息来源广的优势,在记者群体中聘请了一批特约监督员,根据记者信息查处了一批违规网吧和“黑网吧”,通过媒体及时报道一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典型案例,引起各方关注和支持,形成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争取支持,利用电信技术手段精确核查“黑网吧”

“黑网吧”藏身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或居民楼内,社会危害大、发现难度大,仅靠传统监管手段很难实现取缔目标。为此,重庆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主动联系电信部门,争取技术支持,采取流量分析、IP锁定等办法,通过对特定时期流量大的非网吧客户端进行锁定,列出地址和名单,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一核对排查,发现“黑网吧”,立即依法取缔,对5个区县30家疑似“黑网吧”逐一进行了甄别取缔。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查找“黑网吧”如“大海捞针”的局面,使“黑网吧”不再“隐形”,最终难逃被取缔的命运。

四、主动对接,联合工商部门取缔“黑网吧”

执法总队和各区县执法大队通过认真摸排,掌握了城乡结合部、居民楼、校园周边等重点地区“黑网吧”的分布情况,及时书面告知工商、公安等部门,并主动配合坚决予以取缔。截至5月底,全市共取缔“黑网吧”168家,其中远郊区县取缔“黑网吧”118家,主城各区取缔50家。有了多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黑网吧”取缔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加强互动,与公安机关共享网络监控资源

执法总队主动协调公安部门,争取网络监控资源的共享。双方达成一致,由公安机关向文化执法部门提供IP地址和密码,区县文化执法大队依托公安网络平台对网吧实行技术监管。目前,北碚、江津、渝中等10个区县已与当地公安机关对接了工作,实现了执法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既有效解决了文化执法队伍监控资源不足的问题,又防止了监控平台的重复建设,还加强了部门间的配合,提高了文化执法工作效率。

六、向下延伸,聘请乡镇文化专干协管文化市场

从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出发,针对执法力量不足、远郊乡镇鞭长莫及的情况,部分区县将乡镇文化专干聘为文化市场协管员,加强对所在地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为执法部门提供违规经营情况。有的区县还给经培训合格的文化专干发放了行政执法证件,文化专干作为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身兼二职,以区县文化执法大队的名义对乡镇基层文化市场实行监管,消除了农村乡镇文化市场的监管盲区,实现了执法力量对文化市场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