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一作送)上拂云堆。单于每(一作马)近(一作向)沙场猎,南望山阴(一作阴山)哭始回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九十二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八首。

【校勘】

[每近],《御览诗》作“每向”,《唐诗品汇》卷五十一作“马向”。

[山阴],嘉靖刻本同;《御览诗》,《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五,《唐诗品汇》卷五十一,《骈字类编》卷二十、卷三十四,《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作“阴山”。

[哭始回],《御览诗》作“哭几回”;《唐诗品汇》卷五十一作“笑始回”,误。

【注释】

①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②汉将:代指唐王朝军事将领。

③虏地:见《送柳判官赴振武》注⑤。

④单于:见《送柳判官赴振武》注⑦。

⑤沙场:见《塞下曲四首》注⑿。

⑥“南望”句:《汉书·匈奴传》:“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曰:‘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后人借用化用】

姚合《极玄集》卷下《西陵寄灵一上人朱放》化用“南望山阴哭始回”一句,诗云:“汀洲寒事早,鱼鸟兴情新。回望山阴路,心中有所亲。”

武元衡《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亦化“南望山阴哭始回”意,诗云:“单于南去善阳关,身逐归云到处闲。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

明人韩邦奇《苑洛集》卷十一《渡桑干》又化用“南望山阴哭始回”诗句,诗云:“少小不知边塞道,雁门闻说在天涯。如今流落桑干外,南望山阴即是家。”

【编年】

此诗亦建中元年(780)秋诗人从崔宁巡边至丰州中受降城一带所作,与《度破讷沙二首》等同时。

“汉将新从虏地来”,“汉将”当指巡边的崔宁。“虏地”有二解:其一,三受降城所在本张仁愿“北拓”之地,筑城前本突厥地;其二,丰州以南,夏州之北,唐王朝建立鲁、丽、塞、含、依、契六个羁縻州,管理移居的昭武九姓牧民,是为“六胡州”,俗称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