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的对象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社会责任品质探究这一学术研究涉及诸多对象,其中按照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可以将社会责任品质主要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这三者的社会责任品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不同主体的社会责任品质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政府的社会责任品质应当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对现阶段的社会责任尽职尽责,也要关注未来政府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品质主要是反映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责任品质,旨在描述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待的总和,旨在表征企业对社会环境、社会公益、社会弱势群体等社会利益相关方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品质的提升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个体社会责任品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品质,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彰显个体的社会关怀、发挥个体的社会担当精神并倡导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参与。通过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整体提升,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政府社会责任品质、企业社会责任品质和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的内涵和体现的关系不同,但是三者都强调通过主体对于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个体社会责任品质既是社会生活的需求,又体现着个体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人学理论,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对社会责任品质的影响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这样既保证了本研究的方向性、目的性和现实性,又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践性。具体而言即是,通过文献分析法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问题,运用系统科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对社会责任品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1.文献分析法
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在本书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重视参阅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文献。在较充分地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形成对社会责任品质的研究脉络,从而为更加深入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道德发展需求逻辑地推断和研究人的存在方式,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品质。本书的导论部分通过对中外社会责任品质的研究进行历史资源的梳理,呈现社会责任品质研究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通过考察社会责任品质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揭示出社会责任品质作为个体存在方式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深入考察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场域中个体社会责任品质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视角把握其历史的逻辑联系及发展规律,揭示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必然性。全文其他章节也都重视以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旨在有效地提升本书的学术容量。
2.系统科学方法
本书充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社会责任品质”视作一个由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意志、社会责任行为构成的自洽的系统。第一章以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在新时代的复杂语境中责任危机的四种表现。第三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社会责任品质进行理性审思与多维建构,对社会责任品质的结构与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将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视为一个多因素影响的道德品质,对社会责任品质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及教育因素进行系统的剖析。第五章从内容维度和过程维度将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目标视为一个多维、系统和立体的结构。第六章将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路径视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社会路径和个人路径两方面进行协作,并进一步指出从社会引导、学校主导、制度保障和自我作为四个方面构建社会责任品质的形成路径。
3.比较研究法
社会责任品质受主客体因素影响而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和行为特点,因此,研究中需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进行动态比较与分析。此外,社会责任品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个体的社会责任品质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社会责任品质探究既要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又要放眼未来;既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综合表达。本书通过比较研究法将社会责任品质的源与流相结合的纵向宏观历史视角与横向的比较视野相结合。从比较中明确优势与不足,以此为社会责任品质研究提供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