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业行业发展与工业行业用水的协调性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供给与工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学者逐渐开展了工业行业用水与工业行业发展协调性研究。郭磊和张士峰(2004)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主要耗水行业节水特点,定量计算了在不同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对节水的贡献率,发现1990—2000年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工业节水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左建兵和陈远生(2005)分析了北京市六个重点工业行业的用水情况,针对工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工业用水定额管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等政策,以实现工业经济和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段志刚等(2007)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北京市 23个工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其结果表明,北京市工业部门的平均万元增加值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分别为44.75立方米/万元、114.3立方米/万元。陈雯和王湘萍(2011)分别从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层面研究了我国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6—2006年技术效应是引起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减少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所导致的用水密集部门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用水定额下降。刘翀和柏明国(2012)以安徽省为例,利用LMDI方法分析了影响工业用水消耗变动的因素,指出工业行业经济规模对安徽省工业用水消耗增加起到正向作用,而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工业行业经济结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用水消耗增加。谢丛丛等(2015)通过构建工业行业用水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中国工业行业中高用水行业的特点,指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可划分为高用水行业。车建明等(2015)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业行业用水量情况,结果表明,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市应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工业行业,而限制和转移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印刷等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

本书除对工业用水与工业发展的整体脱钩状态进行分析之外,还对不同工业行业的脱钩状态进行比较(见表1-9)。其中,将其他采矿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四个行业合并成其他行业。

表1-9显示,1999—2016年37个工业行业中,表现为扩张连接状态的有两个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两个行业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分别为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行业;有12个行业落在弱脱钩区域,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占全部工业行业样本中的32.43%;其余21个行业表现为强脱钩,占工业行业样本的56.76%。结果显示,不同工业行业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差距,弱脱钩表示工业行业增长与工业行业用水量同步增长,但工业行业用水量的增幅小于工业行业经济的增幅,而强脱钩状态表明工业行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工业行业用水量增速相对工业行业经济而言有减缓的趋势。

表1-9 37个工业行业用水与工业行业发展的脱钩分析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