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

1.在“健康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对新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发展目标会有哪些新的理解?

2.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型,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又有哪些特殊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如何确定我国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应涵盖的内容和范围?

3.选择什么统计方法、运用什么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增强所要构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模型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

4.如何选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的实证应用研究的对象、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从而保证数据来源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本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要议题:

1.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构建。在论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确立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理论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对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估指标进行筛选、优化、组合。以模型构建的思想维度和价值取向作为变量选取依据,构建了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评估的初始概念模型,提出了对应的研究假设。为了保证实证研究的严谨性,论文对所有的变量都进行了概念解释,并对量表的来源情况进行了说明。

2.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本研究的实证调查过程,经历了样本选取、问卷搜集、数据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程序,得到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主要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对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3.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水平现状,对现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问题进行现实反思,针对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提出未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水平的路径措施。

二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书构建了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估模型,对绩效的构成要素和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评价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措施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

1.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现有文献对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维度论及很少,尽管已有学者利用结构方程等模型对体育领域公共服务各要素、各维度的相关关系开始进行探讨,但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我国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现象的指称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等相关术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混用现象、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要素构成尚无公认权威的标准,多数研究还是按照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内容分类进行维度划分,仅仅是若干指标的随意堆砌或简单罗列,使得同维度之间、上级指标与下级指标之间的关系往往没有形成一致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维度之间的潜在关系。这不仅加剧了绩效评估的难度,降低了绩效评估的准度,更直接限制目前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有效性以及理论研究的精准性。本书结合“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重新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

2.将更多能够反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改革动态的指标纳入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之中。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加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国家对体育领域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现今,无论是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还是公众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预期和感知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现有部分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足以反映当前新形势下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现状和特征,因此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确定新的评价标准并对其逐步完善。

3.构建了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结构绩效模型结构绩效模型和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结构绩效由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民主性和服务回应性回应性四个维度构成,并以量化和指数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体的绩效水平现状。此外,研究还分析了组织协调、财政支出、设施配置、政策执行和信息技术能力五个因素对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针对目前研究或只分析影响因素、或只讨论绩效构成的现状,本书将理论模型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374页。

[2]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8-20/7979187.shtml.

[3] 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体育科学》2016年第12期。

[4] 刘国永:《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体育科学》2015年第8期。

[5] 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http://www. 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242.htm.

[6] 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 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 htm,2016年6月15日。

[8] Osborne,D.and T.Gaebler,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from the School House to State House,Mass:Addison-Wesley,1992,p.5.

[9] A.Afonso,L.Schukencht and V.Tanzi,“Public Sector Efficiency:Evidence for New EU Members States and Emerging Markets”,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2006.

[10] Beaulieu,J,“Content and Criterion Validity Evaluation of National Public Health Performance Standard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Public Health Reports,No.6,2003,pp.508-517.

[11] Paberza Kristine,“Towards Assessment of Public Library Value:Statistics on Policy Maker’s Agenda”,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No.11,2010,pp.83-92.

[12] K.D.Witte and B.Geys.“Evaluating Efficient Public Good Provision: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a Generalized Conditional Efficiency Model for Public Librar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69,2011,p.319.

[13] Kano N.et al.“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 be Quality”,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1984,pp.39-48.

[14] Parasuraman A.,V.A.Zeithaml,L.L.Berry,“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Retailing,Vol.64,No.1,1988,pp.12-40.

[15] 罗正清、方志刚:《常用客户满意度研究模型及其优缺点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16] Gregg G.Van Ryzin,Douglas Muzzio,Stephen Immerwahr,Lisa Gulick,Eve Martinez,“Drivers and Consequences of Citizen Satisfaction:An App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to New York Cit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4,No.3,2006,pp.331-350.

[17] Cumberford John,Guy Gordon,N.,“The Creation of a National Citizen Satisfaction,Quality Congress.ASQ’s Annual Quality Congress Proceedings”,ABI/INFORM Global,1999,pp.595-599.

[18] Shleifer,A.,& Vishny,R.W.,The Grabbing Hand:Government Pathologies and Their Cur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9] Frisby W.,“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The Case of Canadian Sport Governing Bodies”,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No.3,1986,pp.61-74.

[20] Susan E.Vail,“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National Sport Governing Bodies:A Constituency Approach”,Ph.D.dissertation,Université d’Ottawa,1985.

[21] Koski P.,“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Finish Sports Clubs”,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No.9,1995,pp.48-59.

[22] Emmanuel Bayle and Alberto Madella,“Development of a Taxonomy of Performance for National Sport Organiz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Vol.2,No.2,2002,pp.1-21.

[23] Peter Taylor and Ashley Godfrey,“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English Local Authority Sports Facilities”,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Vol.26,No.3,Mar.,2003,pp.251-262.

[24] Association for Public Service Excellence,Performance Indicators,http://www.apse.org.uk/apse/assets/File/Documents/ALL%20performance%20indicators.pdf.

[25] Yi-De Liu,“Sport and Social Inclusion,Evidence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Leisure Facilitie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Vol.90,No.2,January 2009,pp.325-337.

[26] Tseng M.L.,“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itiative in Public Leisure Facilities: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Computers and Education,Vol.55,No.1,2010,pp.188-201.

[27] Fiona C.Bull,Karen Milton,Sonja Kahlmeier,“National Policy on Physical Activity:The Development of a Policy Audit Tool”,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No.11,2014,pp.233-240.

[28] 岳建军:《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研究及启示》,《中国体育科技》2015年第2期。

[29] Stone,G.P.,Sport as a Community Representation,In G.R.F.Luschen & G.H.SageEds.),Handbook of Social Sciences of Sport,Champaign,E Stipes,1981,pp.214-245.

[30] Gratton,C.,& Taylor,P,Sport and Recreation:An Economic Analysis,London:E.&F.N.Spon,1987.

[31] Vestmark Christiansen N.,Kahlmeier S.,Racioppi F.,Promoting Sport and Enhancing Health in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A Policy Content Analysis to Support Action,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11.

[3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

[33] 程华、戴健、赵蕊:《发达国家大众体育政策评估的特点及启示——以美国、法国和日本为例》,《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34] 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5] 刘淑妍、王欢明:《国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36] 孟华:《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意志表达——以三项调查为基础》,《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2004年第6期。

[37] 陈天祥:《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缘起和发展》,《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缘起和发展》2007年第2期。

[38] 高小平、贾凌民、吴建南:《美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提高政府绩效”研讨会及访美情况概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

[39] 黄良进、肖松:《美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历程、特点与启示》,《学术界》2009年第7期。

[40] 谭融、杨淳:《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41] 范春辉:《绩效管理的美国纪事:评〈更快更好更省?——美国政府的管理绩效〉》,《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3期。

[42] 王雁红:《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特点分析》,《管理现代化》2005年第4期。

[43] 黄良进、曹立锋:《英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44] 何晓柯:《顾客导向在英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管理现代化》2009年第1期。

[45] 徐邦友:《试析政府绩效评价的新取向》,《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3期。

[46] 马宝成:《试论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5期。

[47] 林琼、凌文辁:《试论社会转型期政府绩效的价值选择》,《学术研究》2002年第3期。

[48]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49] 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价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0] 倪星、余凯:《试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创新》,《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3期。

[51] 唐任伍:《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6期。

[52]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 王爱学:《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4] 倪星、余琴:《地方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BSC、KPI与绩效棱柱模型的综合运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55] 郑方辉、喻锋、覃事灿:《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理论假说及其实证检验——以2008年度广东省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3期。

[56] 王俊霞、鄢哲明:《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维度选择与体系构建》,《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4期。

[57] 陈宪、康艺凡:《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指数2010》,《科学发展》2011年第2期。

[58] 常毅臣、魏争光:《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与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9] 邵伟钰:《基于DEA模型的群众体育财政投入绩效分析》,《体育科学》2014年第9期。

[60] 郑娟:《基于DEA方法的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分析》,《重庆行政》2015年第12期。

[61] 唐晓辉、李洪波、孙庆祝:《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62] 张大超、李敏:《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体育科学》2013年第4期。

[63] 唐立成、唐立慧、王笛:《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绩效评估模式与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4] 曹可强、俞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机制创新与制度安排》,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2011年7月11日,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2046496.html,2011年7月21日。

[66] 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