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的视角
- 卢强
- 2937字
- 2021-01-05 14:17:59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在对国内外企业能力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经典文献进行广泛收集以及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分析发现现有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的贡献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能力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为本研究寻找理论切入点。然后,将企业能力理论的切入点应用到现有研究有关供应链融资的空白之处,从而为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构建本研究的基本理论逻辑模型。
(二)访谈法
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中的多个构念最早是在国外研究情境中提出的,构念的设计以及论述更多的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尤其是关于供应链融资方案采用、供应链融资绩效、信息技术应用等变量的测量,目前在国内研究中较少出现。因此,需要将最初形成的具体量表题项通过相关运营管理与供应链专家判断和筛选,以此保证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此外,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严谨性,在基于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访谈法在中国情境下对这些构念的维度以及测量等进行系统梳理与修正,最终结合国外量表及访谈结构形成构念维度并构建测量量表。
(三)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开展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相关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具体为基于文献研读以及结合中国情境形成各个研究构念的测量题项,从而产生本研究的初始问卷;在小样本进行预调研的基础上,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同时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对预调研所使用的问卷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得到正式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发放正式调研问卷进行大样本调查,对大样本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依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无响应偏差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信效度检验以及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拟合度检验等,从而保证测量工具以及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后,利用大样本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包括直接效应、中介效应以及间接效应等,使用的检验方法主要为多元回归模型。此外,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主要是LISREL 8.80和SPSS 22.0。
(四)复制研究
近年来,大量的领域都逐渐认识到统计结果可复制研究(replication study)的必要性。由于过于强调统计结果的显著性,在生物医学科学与心理学等领域,发表在高被引期刊上的大多数文章并不能进行成功的复制研究。复制研究评估的一个特定的先前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被复制,包括基于不同情境的数据或者针对相同的数据利用不同的方法等。复制研究的类型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与原始研究数据以及研究情境的相似性,二是与原始研究研究设计的相似性。其中,研究情境的相似性又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即使用相同的数据、在相同的研究情境中选取不同样本与不同的研究情境;而研究设计的相似性包括相同的研究设计与不同的研究设计两种情况,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六种准复制研究类型。一般而言,复制研究的目标不是推翻先前研究的结果,而是为先前的研究提供额外证据(Bettis et al.,2016),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与普适性。因此,复制研究对于建立一个累积的研究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以往对于供应链金融所开展的实证研究较少,并未形成较为广泛接受与普适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将采用复制研究的方法,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的基础上,提升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五)定性比较分析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传统研究中的单一前因变量或者少数权变因素的相互影响并不能给出有效解释。因此,管理学中的研究逻辑也并不局限在简单的线性逻辑,而是逐渐过渡到全局逻辑,更加关注能够解决存在多维度、多变量等复杂问题的构型研究(龚丽敏等,2014;张驰等,2017)。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以集合论和布尔运算为基础,对于解决构型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Fiss,2007;2011)。随着QCA方法的发展与成熟,其在处理大样本以及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方面受到管理学者的关注(杜运周、李永发,2017),并且在战略类型(Fiss,2011)、公司治理以及制度响应(Crilly et al.,2012)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数据类型不同使用QCA方法的不同技术,主要针对二分数据(例如0/1)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针对定类(例如婚姻状况有未婚、已婚、离婚等)或定序(例如低/中/高)等数据的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以及针对连续变量(如李克特量表)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鉴于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开展复制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弥补传统定量研究的不足,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对实证检验进行丰富与拓展。
二 技术路线
基于“提出问题—分析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首先,提出问题。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保证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基础。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绩效提升的桎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其供应链融资绩效。但对于什么样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供应链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却鲜有研究予以探讨。鉴于此,一方面,本研究基于企业能力理论中“企业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逻辑,构建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响应能力通过供应链融资方案采用影响其供应链融资绩效的理论模型;另一方面,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本研究通过引入供应链整合与信息技术应用等构念,探索供应链金融降低事前与事后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供应链融资绩效的作用机制。
其次,分析与研究问题。本研究在对企业能力理论、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逻辑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中小企业能力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整合理论框架。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准复制研究方法,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同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准复制研究。基于此,一方面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予以丰富和补充。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样本数据收集。在预调研中,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获得84份有效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本研究中创新能力、市场响应能力、供应链融资方案采用、供应链融资绩效、供应链整合与信息技术应用等主要构念的正式测量量表。基于前期调研发现的六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企业,并在其协助与支持下,向其提供融资的中小企业客户共发放正式问卷300份,得到合格问卷248份。结合多元回归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个理论假设予以验证。
最后,解决问题。基于多元回归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检验结果,本研究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能力与供应链融资之间的关系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传递机制两个方面。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对中小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与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