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域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 伍安春
- 1781字
- 2021-01-05 14:19:28
序言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一切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群体,是决胜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当代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精神长城的守护者和捍卫者,我们的精神长城才能稳定、恒久地屹立于世界,青年一代才能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力军的历史使命。
伍安春博士撰写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域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在出版之际让我写个序,心里很是高兴。伍安春曾是我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将其研究成果编著出版,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他十分好学,又刻苦努力。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伍安春就一直在重庆邮电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先后经历了学生辅导员、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以及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等部门负责人岗位历练,可以说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教育管理是比较熟悉的,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正因为如此,博士学位论文选择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这一题目,经过几年努力,该博士学位论文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该著作既是其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小结,又是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现实思考。看到这部书稿,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伍安春博士的书稿来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并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完善,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论述,全面系统地挖掘和分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资源、发展历程、基本内容、重要功能及其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入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念、原则、目标,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前提,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体、内容、路径。作为一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著作,该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一是理论性。在理论性方面,作者以宽广的研究视野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体系,从中西方思想理论家的青年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青年观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思想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二是实践性。作者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和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出发,系统分析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经济市场化逐步提速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念、原则和目标。三是学术性。作者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理论的切入点,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研究注入源头活水,并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体、内容和路径,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书出版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15日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表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是“00后”。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较高水平,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的一代,进而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成效,同时也印证了作者的一些研究观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必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书为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王让新
2020年4月于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