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20世纪非殖民化政策研究:以东南亚为个案
- 孙建党
- 23字
- 2020-11-30 10:29:04
上篇 美国20世纪非殖民化政策的形成:一种宏观视角
第一章 美国非殖民化政策形成的根源和历史基础
1954年,具有强烈反殖民主义倾向的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指出:“我们自己本身是现代第一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我们对那些将效仿我们的民族有一种天然的同情。”[1] 早在182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曾在一次演说中宣称,“美国理所当然是自由和独立的同情者,美国自身就是一个倡导者和维护者”。亚当斯警告说,如果美国冒险进入其他国家的领土,美国可能会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将不再是其自身精神的信守者。这些言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几代美国人的“反帝国主义”思想。[2] 美国《独立宣言》也写道,反对一个民族违背另一个民族的意志而对后者进行控制。在1776年之后的两个世纪里,随着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不断变化,美国在世界非殖民化运动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而美国独立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争取自由的信念,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即使在20世纪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中,大多也都读过潘恩、杰斐逊的著作以及后来林肯的演说,他们从中汲取了精神营养,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例如,苏加诺等领导的印尼民族独立运动以及胡志明在宣布越南独立时,无不大量借用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词句。但是,在1945年之后,随着原殖民地民族的纷纷独立,第三世界开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时,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却并非如其最初想象的那么和谐,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有很多并没有加入或认同美国所构建的西方集团,而是走上了“不结盟”的中立道路,其中不少甚至走向了美国的对立面,反美主义情绪十分强烈。这就提出了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令那些新独立国家不解的是,“自身有着独立经历的美国人何以不理解第三世界民族的态度?”另一方面,令美国人疑惑的是,“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向其提供物质援助,为何这些新国家却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美情绪?”[3] 探讨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显然需要我们从美国处理殖民主义问题的传统立场和决策逻辑上追溯根源,寻找美国非殖民化政策形成的历史和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