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框架

遵循从理论框架建构到实证分析检验的研究路径,本书建构了维度分解(城市技术转移的系统认识)—网络关联(城市技术转移的网络建构)—机制效应(城市技术转移的机制与经济效应)的研究框架,尝试性地架构了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在深入剖析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体系的过程、格局与机制效应进行了详细探讨。全书主要从八个方面展开(图1-2)。

二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绪论、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理论框架架构、中国技术创新体系演化、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及市场,以及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效应,具体分为4个部分共8章:

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第一章。基于问题域,指出本书的选题背景和依据,研究目标、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建构,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手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技术转移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本书研究的出发点。

图1-2 研究框架

第三章在对技术转移内涵详细解析的基础上,从创新经济学和创新地理学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技术转移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并提出其对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从结构体系、维度体系和效应体系三个方面建构了城市技术转移的研究框架。

第三部分为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实证分析,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第四章为背景分析,在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应用“中心地”思想系统阐释了中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等级层次性,同时构建了从专利分类至产业分类的识别系统,并以ICT、电气设备、机械和医疗设备产业为例,对中国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空变迁格局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基于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理论框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编码技术获取中国347个城市的专利转移信息,在对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进行规模、深度、范围和速度四维解析的基础上,对城市技术转移综合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第六章基于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理论框架和复杂网络理论,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复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多维邻近性理论对网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基于非对称相互依赖理论建构了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市场的划分体系,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市场进行了识别与划分。

第七章一方面通过构建多种回归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速度效应、集聚效应和开放效应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另一方面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探讨了技术转移体系一体化视角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情况。

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即第八章。本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本书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指出了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