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时代主题之一。当前,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海纳百川、包容创新的良好品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曾经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一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古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在今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由政府和其他有关主体积极推动和实施。

当前,从整体上来看,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走出去的文化内容还较为缺少吸引力,新型媒介、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多渠道推动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还比较弱,话语权缺失、文化误读等因素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失衡、文化产业较弱、体制机制落后等问题引致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以及国际文化人才严重缺乏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的实施步伐和效果。由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意义深远,使命艰巨。

一 研究缘起

(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的提出背景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最早是在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来的,文件中的表述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走出去”战略首先在经济贸易活动、企业商业竞争中实施。我国政府在思考如何扩大和巩固经济成果时意识到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是依靠经贸活动,在力量上远远不够,且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性。文化部在2004年6月就文化产业“走出去”举行全国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不仅关注“产业”走出去,而且注重“文化”走出去,学会专家一致认为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作为开发和创造新型文化产业的内容纳入“走出去”的认识框架当中,在对外交流活动中与国内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高度吻合。由此,中华文化“走出去”从经济层面扩展到文化艺术层面,这被认为是文化“走出去”政策形成的标志。

截至2018年,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各种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成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12月,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共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我国在驻80多个国家使领馆设有95个文化处、组,在法国、韩国、埃及等多个国家建有中国文化中心。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在海外建成50个文化中心。近年来,我国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各种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多种国际场合、文化论坛、文化交流对话平台上,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倡世界文化多元化,倡导世界文化多样性,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示范效应。现在,“中国文化热”正在许多国家逐渐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和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

(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就文化全球化而言,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冲击、渗透与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态势,为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首先,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求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前,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文化融合越来越频繁。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也促进了经济关系的发展,文化成为促进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持续蔓延和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特殊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支撑点。世界主要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大多采取支持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战略也开始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其次,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间的交往日益变成文化间的交往,一个国家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体现为文化力量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要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文化竞争中突围而出,就必须深入挖掘自己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提高本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吸引力、亲和力,并推动本国的文化“走出去”以影响其他文化,以形成更加广泛的文化认同,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战略是顺应世界发展形势、符合国家利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而提出来的,关系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着眼于促进人类进步与文明,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中华文化的贡献。

本书选择了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研究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战略,意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从理论和现实基础上探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支撑体制构建,在21世纪世界文化新样态背景下促进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二 研究价值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文化发展战略,是一项国家综合发展战略。其具体内涵包括: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现代转化,着力于现代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建构,以文化内容建设为根本和灵魂,尊重差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赢得国际话语权、为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等目标。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不可避免,冲突与碰撞也同样存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构建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走向世界战略,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任何形式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系统分析和整理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的基础理论,可以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第二,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情况,做到深刻理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第四,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塑造当代中国文明新形象的有效方式。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着眼于促进人类进步与文明,根本目的在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体现中华文化高度自觉、自信、自强的时代风貌,向世界展示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华文化的智慧。

第五,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占据国际文化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占据国际文化竞争制高点,赢得先机和主动。

第六,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战略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优良传统,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争取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和支持,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破除影响我国发展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妖魔化中国的论调,创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七,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转型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文化产业乘势而上的独特优势更加显现,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战略、文化走向世界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