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孟頫
艺术家也通人性

如果一个人想学习书法,通常都要先学楷书。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他们分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字体: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没错,只要你的字写得足够漂亮又有风格,那么人们就会用你的姓命名一种字体。普通人和书法家的距离就在于此,写楷书的人千千万,最著名的也就只有四大家,没听说过“四十万大家”的,“大家”从来不搞批发。赵孟頫能够跻身“大家”之列,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据说,赵孟頫从小就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下笔成文。如果说一个人长得好看,是因为神吻了他的脸,那么赵孟頫肯定是被神吻过了脑子。

他出生于宋朝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他的父亲和祖父也都在南宋朝廷做官,官衔颇高。南宋灭亡之前,14岁的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家中世代为官的背景,通过了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虽然仅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但要知道,我们14岁的时候,都才上初二啊。

南宋灭亡那一年,赵孟頫25岁。之后,他便回到了家中,继续埋头苦读,潜心治学,诠释了什么叫“读书使我快乐”。

然而,人才不会被轻易埋没。过了几年,元世祖忽必烈派人搜访隐居于江南的能人,终于找到了赵孟頫。入宫面圣时,忽必烈见他才华横溢,神采焕发,于是非常高兴,让他坐到了尚书右丞叶李的上首。这个座位距离皇帝很近,有人劝忽必烈:“赵孟頫是宋朝宗室的后裔,不应该让他这么接近您。”忽必烈没听。

无论古今,座位的安排都能表示主人对客人的重视程度。忽必烈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告诉赵孟頫:“朕稀罕你。”

忽必烈很重视赵孟頫,便命他到中书省参与起草诏书。忽必烈看了赵孟頫起草的诏书后,高兴地说:“你写出了朕心中要说的意思。”相当于“朕本来也想这么写”。不得不说,忽必烈说的这句话很有意思。

很多人都认为赵孟頫最厉害的是书法,其实赵孟頫最厉害的是他对人心的揣测和把握。这在许多正史的记载中都得到了证实。

有一个叫王虎臣的官员,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行为。当时,朝廷准备派王虎臣前去地方查办赵全。叶李上奏,表示派王虎臣去并不妥当,可皇帝没听劝。

赵孟頫审时度势,马上递给忽必烈一个不派王虎臣的理由。他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但王虎臣以前曾是该地的长官,多次强行买下别人的田地,还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为此非常怨恨他。如果派王虎臣前去,他必然会陷害赵全,纵然查出了赵全的不法行为,也不能不让人怀疑。”

忽必烈幡然醒悟,心说:“派王虎臣查办赵全,那不就是有罪要办他,没有罪,创造一个罪也要办他吗?”于是最后改派了别的官员。

皇帝忽必烈似乎还算比较好说话的,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桑哥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桑哥绝对算一个厉害的人。那时官员上班大概跟现在学生上课差不多,现在上课响铃,那时上班敲钟。桑哥总会在钟声刚刚响起时,便坐在办公室里,来得比他晚的人就算迟到。

那么迟到的人怎么处理呢?在学校里,也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桑哥不是老师,批评人是要花时间的,丞相的时间很宝贵,所以他只会打。所有迟到的人,都要受笞刑,也就是抽一顿鞭子。

有一次赵孟頫来晚了,负责执行惩戒的官员没有废话,直接把他拉去抽了一顿。赵孟頫便去找尚书右丞叶李聊天,他说了一句话,使很多官员直接受益。这句话就被记录在《元史》中:“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养其廉耻,教之节义,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大概意思是,自古以来,朝廷从来不对大夫用刑,以此来积累他们的廉耻之心,教导他们的节义之行,况且侮辱士大夫,这也是侮辱朝廷啊!

桑哥心说:“侮辱士大夫我还能承受,你说我侮辱朝廷,那……我给你道歉!”桑哥后来去安抚了赵孟頫,并且规定以后,只有曹史以下的人迟到才会受到笞刑。

很多人都知道赵孟頫的书法惊世绝伦,却不知道赵孟頫还有别的本领。世上多才多艺的人很多,但多才多艺又都能精通的人却很少,赵孟頫算其中一个。

他精通音乐,还善于鉴定古器物,他的诗文清逸深邃,读过的人会有飘然出世的想法。他的画功也十分了得,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此处“东坡”便是苏东坡,“松雪”是指赵孟頫,赵孟頫号松雪道人。从苏东坡开始,到赵孟頫敞开大门,虽然王世贞只用了十四个字,但对中国绘画史来说,却足足用了二百多年。

艺术通人性,赵孟頫之所以能在艺术上有如此高的造诣,或许正是因为他对人性有着足够深刻的洞察。

在赵孟頫的职业生涯中,桑哥应该算是比较难缠的上司,毕竟他对待每个手下都跟陀螺一样,见到就想抽。“桑哥”是源于梵文的藏语名,意思是狮子。狮子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可人要是坏起来,有时候比狮子还要凶猛。

有一年发生了地震,大都的损毁情况极为严重,大地凹陷,黑色的沙子和泥水从地里喷涌而出,百姓死伤达数十万人。忽必烈为此非常忧心,马上召集群臣,讨论天降灾祸的原因。

可参与讨论的大臣们都害怕桑哥,不敢说关于时政的内容,毕竟桑哥是丞相,如果说出“某条施政举措加重了灾情”这样的话,那不就是逼着桑哥成为暴怒的狮子吗?因此,他们只说了说阴阳八卦和五行灾异等一些比较玄幻的东西。皇帝问缓解灾情的应对方法,他们就说,一定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最近有没有犯什么错,然后顺应天地变化。说白了就是糊弄皇帝。但其实还真有缓解灾情的办法。

之前,桑哥派人清理核算全国的钱粮,向老百姓征了数百万钱,没交齐的还有数千万钱。补缴钱粮,尤其是在灾难后,对百姓来说那就是火上浇油。有的人实在交不上钱粮,干脆逃入了山林。

赵孟頫便让一位与他交好的大臣上书,奏请皇帝大赦天下,免除税赋,这可能是消弭天灾的办法。后来皇帝听从了建议,诏书都写好了,这事被桑哥知道了,他愤怒地说:“这一定不是陛下的主意!”赵孟頫一句话便安抚了桑哥,他说:“百姓不是死就是逃,那些没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呢?如果现在不及时免除,将来议论这件事,上面追究下来,岂不会连累丞相吗?”桑哥听完点点头,心说:“你说的有道理,我这么好的人怎么可以被连累呢?”总之,百姓们这才得以休养生息。

那么,赵孟頫为什么能说动桑哥呢?其实是因为他了解人性,他知道桑哥的需求,而忽必烈也不是一个好糊弄的皇帝,赵孟頫知道在两者之间获得平衡的方法。

某一天上朝时,忽必烈问了赵孟頫一个问题:叶李和留梦炎哪个好?

叶李便是前面提到的尚书右丞,留梦炎在历史上可能比叶李的名气更大些。当年在南宋危难之际,留梦炎以状元丞相的身份投降元朝,并在元朝继续为官,后来升至礼部尚书。那么,赵孟頫是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的呢?

他说:“留梦炎是我父亲的挚友,为人庄重厚道,很自信,多谋善断,有大臣之才。叶李所读的书我都读过,他知道的事我都知道,他能办的事我也能办。”忽必烈又说:“那你是认为留梦炎比叶李好吗?可留梦炎在宋朝为状元,位至丞相,而在贾似道欺上误国的时候,他却对贾似道阿谀奉承。叶李当时虽是平民,却敢于上书朝廷,斥责贾似道,显然比留梦炎好。”

退朝之后,赵孟頫找到皇帝身边的近臣彻里,对他说:“陛下在谈论南宋权相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如今,桑哥的罪恶已经比贾似道还要严重,而我们却不加指责,将来又如何能推卸责任呢?可我毕竟不是陛下的亲信之臣,说的话陛下肯定不听。你不一样,你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陛下还极为信任你。捐出自己的生命而为百姓除害,这是有德行的人该做的事,我希望你能这样做!”

后来,彻里向忽必烈揭发了桑哥的罪行。忽必烈大怒,命令身边的侍卫掌嘴,彻里被打得口鼻流血,倒在地上。忽必烈再问,彻里便继续斥责桑哥罪行。后来也有大臣上奏桑哥罪状。不出赵孟頫所料,皇帝被说动了。也许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忽必烈派三百个士兵前去抄桑哥的家,搜到的珍宝不计其数。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赵孟頫的情商确实很高。皇帝特别爱跟他谈心,有一次,皇帝又亲切地问他:“你是宋太祖的孙子,还是宋太宗的孙子?”赵孟頫回答说:“我是宋太祖的十一世孙。”皇帝接着问:“宋太祖做的事,你了解吗?”北宋开国皇帝兵变称帝的事儿谁能不知道啊?但只见赵孟頫淡然一笑,说:“臣不知道!”

赵孟頫说不知道,皇帝反倒说:“宋太祖做的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都知道。”赵孟頫心想:“您知道就行了。”之后,赵孟頫便极力申请到大都以外的地方做官,他觉得长时间待在皇帝身边,必定被人忌惮,别人忌惮也就算了,最怕的是被皇帝忌惮。

不得不说,赵孟頫对人性透彻的了解成了他安身立命的保护伞,总是能让他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危局,也让我们看到因书画成名的赵孟頫的另一面。

担任过史官的杨载这样评价赵孟頫:“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意思是说,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的名声掩盖了,了解他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造诣,了解他在文章方面造诣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作为。不过,想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也确实很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