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筹划:全面支持“营改增”(第3版)
- 王振东 刘淼
- 3156字
- 2020-12-04 16:55:52
1.1 税收筹划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1.1.1 税收筹划的概念与特征
税收筹划亦称纳税筹划、税务筹划。国际上对于税收筹划的理解不尽一致,我们可做这样的概括: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中涉税事项的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轻税负以实现财务目标。税收筹划的特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政策依赖性。我们可以将税收筹划视为企业和政府在税收法律政策上的一种博弈行为,具体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税收的征缴要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那么税收筹划也要以这些相关法律政策为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它们提供的优惠措施和本身的不完善之处来减少税负;二是税收筹划行为必须限定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之内,如果超出,那就是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
(2)事前筹划性。税收筹划属于计划范畴,是一种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极强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减少税收支出,取得税收利益。纳税义务履行的滞后性决定了企业可以对自身应纳税经济行为进行事先的预见性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时点的掌握、申报方式的选择及收入和支出的控制等途径,比较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作出相应选择。
(3)被动判定性。税收征缴的权利掌握在税务机关手中。这样,即使税收筹划的过程由纳税人主导,但是最后筹划方案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如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看作是偷税漏税,那么纳税人将遭受重大损失。
1.1.2 避税与节税
小案例
教人偷税坐牢5年
美国俄亥俄州有位叫弗莱的作者,写了一本《不缴税也不用坐牢》的书,使政府税收损失近1 300万美元。为此,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署对弗莱提出指控,致使弗莱被判刑入狱5年。
问题:税收筹划(节税、避税)与偷税有什么不同?
1. 避税
避税是指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1)不违法性。避税是利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手段来规避纳税义务。“不违反税法规定”可能是税法对此没有作出规定,也可能是税法的规定中存在疏漏、不足之处。既然避税没有违反税法规定,就不能受到像对待偷税、逃税等行为的法律制裁。事实上,何为“违法”,何为“不违法”,完全取决于一国一段时期内的法律。在一国违法的事,也许到了另一国就成了不违法的事;在一段时期内不违法的事,也许到了另外一段时期就是违法的事。
(2)不顺应法律意图性。由于法律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新经济活动的发生,因此,法律总是难以面面俱到。税法中的空白、漏洞、缺陷、错误都是纳税人可以利用的地方,尽管这些不是立法者的本意。例如,税法中有的条款在执行中有弹性,纳税人可以按有利于自己的理解去执行;税法中过于抽象、过于简化的条款,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进行筹划;税法中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内容,纳税人也可以加以利用。
(3)受制约性。由于避税违背了法律的意图,因此政府部门迟早要对此作出反应,通过完善税法和加强执法对避税行为进行制约,即采取反避税措施。例如,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及《企业所得税法》中都有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和调整关联企业往来业务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避税的不违法性是就法律而言的,但是就经济影响而言,避税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因此,反避税的深层次理由既源于法律也源于经济。
2. 节税
节税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轻税负以实现财务目标的合理行为。节税的行为是符合法律精神的,也是顺应法律意图的。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1)合法性。从法律角度来看,节税是以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合法方式,在税法允许甚至鼓励的范围内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
(2)符合政府政策导向性。税收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各国政府都会利用税收经济杠杆,有意识地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等政策,引导纳税人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纳税人在实现节税目的的同时,政府也实现了其政策导向。
(3)合理性。合理性是指节税具有经营上的目的。纳税人的节税行为不仅仅是出于税收因素的考虑,也是出于合理的商业经营上的考虑。没有合理的经营目的,纯粹是为了规避税负的交易行为是避税行为,是要受到制约的。
3. 避税与节税
一般来说,税收筹划应该包括避税与节税。避税与节税都会使纳税人的税负减轻,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但是两者的性质不一样,对它们的处理也不一样。避税和节税的区别在于:从形式上看,节税是合理利用税法,避税是错误或滥用税法;从实质上看,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而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例如,一个国家对高酒精含量的酒类产品征收重税,一个纳税人可以采取三种办法来少缴纳或者不缴纳税款:第一种是积极开发果汁制品来取代原来的产品;第二种是钻“高酒精含量度数”标准的空子,继续生产高酒精含量的酒类产品;第三种是通过隐瞒销售收入的手段,继续生产该酒类产品。我们把第一种行为称为节税,把第二种行为称为避税,把第三种行为称为偷税或逃税。
在实践中,节税与避税两者往往联系紧密,难以分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者都不违反税法。因此,纳税人完全可以采取节税和避税的手段来减轻税收负担。税收筹划与偷、逃、抗、欠、骗税的根本区别是:税收筹划以不违法为前提,而偷、逃、抗、欠、骗税均属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和(或)刑事责任。节税、避税与偷税、逃税的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节税、避税与偷税、逃税的区别
1.1.3 税收筹划的意义
(1)税收筹划有助于抑制偷税、漏税的行为。人们减轻税负的动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行为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用违法的手段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显然是我们所竭力反对的,也是税法所不容的。而税收筹划的理论与实践,则是用合法的手段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显然有助于抑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2)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总量,而且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总量。税收筹划的作用是调整投资方向,做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虽然减按较低税率纳税,但随着企业收入和利润等税基的扩大,实际上对国家今后的税收来说,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
(3)税收筹划有助于强化企业法律意识。同是减轻税负的动机,有的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有的纳税人采取非法或违法手段,根本问题是法律意识问题。税收筹划是以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为前提的,是建立在对税法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有助于人们强化法律意识。
(4)税收筹划有助于促进税收法制建设。税收筹划是根据税法的规定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税收筹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税法的不断完善。
(5)税收筹划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投资方向。税收筹划是利用税基与税率的差别,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是国家利用税收杠杆来引导纳税人的投资行为,达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的目的。尽管纳税人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税负,但在客观上却在国家税收杠杆作用下,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6)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而税收筹划的理论,正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和利润的最佳效果。所以,税收筹划理论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会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一些企业在选择高级财务会计主管人员时,总是将应聘人员的税收筹划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作为人员录取的标准之一。税收筹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不论是对纳税人还是对国家,都有积极的意义。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