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终身教育研究(第一辑)
-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 3671字
- 2020-12-04 18:00:37
学习力——超大城市居民终身学习新目标
韩映雄
摘要:学习力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充分利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应对复杂社会需求的变革能力。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因居民社会生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较大的不可预测性,终身学习尤其重要。对此,应将学习力作为超大城市居民终身学习新目标。因为学习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居民面对未来、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居民所拥有的学习力也更能满足上海创新型城市发展对人力的要求。
关键词:学习力;终身学习;超大城市
日常我们总会听到很多人抱怨因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学习。当前疫情期间,绝大多数成人不上班待在家里,相对于工作期间,空闲时间有的是,那学习了吗?没有了教师当面授课和辅导,不少中小学生不知道或不能很自信地居家学习,甚至会有种无助感。
面对当前的禁足生活,一些人无聊地数瓜子,另一些人却成了某个领域的准专业人员——“全民成大厨”“教师变主播”。尽管这里的另一些人事先并不想成为非预期的上述准专业人员。
为何有这种差异?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力。防疫期间,有学习力的人不仅不会觉得闷,相反过得很有意义,充满乐趣。而那些缺乏学习力的人则觉得度日如年。由此说,时间并不总是学习的阻碍因素。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学习,市政府各部门尤其是教育系统不断增加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学习时空,从而为市民的终身学习创设了越来越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为了更好地通过学习实现更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基于超大城市的客观现实,有必要对超大城市居民终身学习的目标、方式等予以审视和讨论。在这里,超大城市居民包括各年龄段和学段的人群。终身学习也不单指成人的业余和非正式学习,而是泛指各类人群的所有学习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系统的学习,也包括校外教育机构的学习、工作场所学习和非正式的自学等。
一、学习力:新的内涵
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意识、策略与方法等与学习过程有关的一些构成和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9年发布的《OECD学习指南针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中基于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丰富了学习能力的概念。在OECD看来,能力是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一个综合的概念。在这里,能力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充分利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应对复杂的需求,包括基于知识展示能力,使用不断发展的能力更新和应用知识以及拓宽对知识的理解等。很明显,这里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还具备变革的特性,即变革能力。为区别于以往的理解,本文将来自OECD上述拓展的学习能力称为学习力。
二、超大城市居民生活的新特征
首先,超大城市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中小城市相对固定的社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人员机构、信息结构等相比,超大城市因更复杂多样的经济、人口和信息要素而使得居民的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对超大城市的居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超大城市,居民为了获得持续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心智去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超大城市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因为较大的不可预测性,超大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会受到更大的挑战,传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理念、经验有时很难奏效。相应地,生活在超大城市的居民在职业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更多的未知数和变数。为应对这些意外,超大城市的居民需要去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甚至冲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典型的不可预测的挑战。
总之,对超大城市居民来说,不断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日益空虚的精神状态并存将会是一种常态。如再考虑到低欲望社会、少子化人口等特征的话,如何安放心灵将会逐渐成为超大城市未来居民终身学习的主要价值追求。
三、学习力成为超大城市居民发展与生活的时代需求
对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各类大中小学生而言,将学习力作为终身学习新目标更具现实意义,更能体现信息时代的教育本质。
首先,相对于学校教育现在所追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而言,学习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面对未来。教育工作者、家长多认为今天的教育和学习主要是为了明天的生活和就业而准备,现行的教育目标、教育与学习的内容即教科书等也是按此确立和编写的。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准确预测未来吗?超大城市未来究竟需要具备何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呢?这恐怕是谁都没有十足把握能清楚回答的问题。在信息社会,技术为知识尤其是那些固定的事实性知识提供了更高质量和更大数量的储存机会和时空。为此,知识还有必要作为学习的结果并占用人脑空间吗?知识正处在由学习结果转向学习手段的路途上。由此说,在学校教育和学习中,学科知识尽管依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应不是学习目标的全部。将学习力作为终身学习目标,既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科知识应有的价值,又能有助于寻求学科知识、技能与跨学科甚至超越学科的那些能力之间的平衡。
其次,将学习力作为终身学习目标更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往我们一直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终极目标,深入人心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就是例证。面对未来的信息社会和超大城市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基于上述日益空虚的精神需求和安放心灵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必需的。学习力因其所具有的不断自我发展和更新的特性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独特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最后,以学习力为终身学习目标成长的毕业生将来更有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最有可能满足上海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人才需要。城市创新既是目标也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不管是目标还是过程,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具备学习力的人的创新性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然结果和秉性,它明显区别于将创新性作为教育外设目标而成长的那类人。
四、如何落实和实施学习力目标
要实现和真正落实学习力的终身学习目标,需要重新设计和规划现行的教育体系。很明显,现行的教育体系仍然保留着过多的工业化时代的特征。首先,需要将学习力予以细化并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构成。其次,将学习力这一目标置入各学科课程标准并与现行的学科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有机融合起来。换句话说,学习力这一目标不应该作为某门课程或学科的专属目标,应该是各门课程或各学科学习的共同目标。再次,开展项目式学习或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等有别于传统课堂学习的学习活动。最后,结合中考和高考改革,逐步通过改革招生考试的形式、试题等举措扭转和引导全社会的成才观、学校的育人方式和学生发展评价办法。从我国教育制度的惯习角度说,招生考试改革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所以其在落实和实施学习力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革新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学习力作为终身学习新目标的话,定会遇到观念和行动上的阻力以及不同利益人之间的纠葛。尽管如此,只要认准这一发展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教育与学习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五、防疫期间如何学习
当前防疫期间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安排给我们思考终身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它可促使我们弄明白之前很难想明白的道理或是通过真实的情景去感受前所未有的学习过程。
首先,为何要学习?的确,大多数人对学习价值的理解是带有功利性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能给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带来直接效应的学习才是人们愿意投入的一种智力劳动。老百姓对学校的学历教育的理解尤其如此。正因如此,当前防疫期间疏离工作或文凭的那些很难说出具体目标或价值的学习就容易被怀疑,这是真正的学习吗?甚至被追问:干吗要学?有啥用?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理念曾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生活,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在这里,美好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物质的生活,更重要的还包括精神的生活。由此说,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终身学习的内涵,更缺乏实质性的践行。否则的话,当前也就不会出现数瓜子的人了。当然,把数瓜子作为某种特定学习目的的除外。
其次,如何学习?尽管因为疫情蔓延而导致旅游、聚会、逛街等日常活动受限或管制,但网络是通畅的。正是由于通畅的网络,居民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事实上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影响。除了借助网络学习外,我们还可以阅读最传统的纸质媒介,如图书等,来学习和思考。此次疫情期间,我发现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的信息量没有平常多,且大多还与疫情信息有关。为何出现如此有趣的现象?平常工作时,大家见缝插针挤时间发微信、看朋友圈,现在空闲下来正好可以专门发朋友圈了,却发得少了。假如禁足时间持续延长的话,估计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还将减少。缘何如此?因为没有新的信息了,有趣的段子也发完了。所有这些,皆因疏于学习所致。
其实,没法一概而论为防疫期间开具如何学习的具体药方。但是,疫情期间的这些现象和切身感受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怎样做才能真正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次疫情倒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反思、改进的契机。没有此次疫情的经历,下一次疫情时,数瓜子的人将会更多,谣言和迷信也将会更令人不安。
总之,居家防疫期间,终身学习和由此获得的学习力也是一种增强抵抗力的有效途径。且这种抵抗力是精神和信仰层面的,会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