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演讲技巧的训练

公务员面试中,交流与演讲的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考察项目,同时清晰流畅的表达也有助于考官更清晰地把握你说话的重点、逻辑。在面试过程中情绪把握自然、表现自信,即使未必与答案一致,也能得高分。

(一)应当熟悉的几种演讲形式

针对不同题型、不同情形,应当在备考时就以下几种演讲技巧进行练习。

1.流利背诵的能力

背诵是最基本的演讲能力。在公务员面试中,考生或许会抽到自己备考过程中有所准备的主题、题目,这时对相应材料的背诵就显得十分重要。背诵的基础一定是熟悉,在备考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话题的题目进行积累,熟悉答题的大致思路、论点以及相应的论据等等,把功夫下到平时。不过要注意,也不要一字一句机械地背模板,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在背诵时只要能够想起大致的答题方向、论点和常用的论据就可以。

有些考生在背诵的时候会出现许多不经意的习惯动作,如边说边望天、望地、望窗外,或者低头扣手、抖腿等。还有我们正常聊天时语速、语调会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激动时说话可能会加快,讲到了重点或是自己需要回忆的地方,语速就会恰当地放慢。但是有的考生如果遇到自己熟稔的主题,就会语速明显加快,考官则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机械地背诵。因此,面试前仍然需要就这些问题多加练习。

2.即兴演讲的能力

如果面试中遇到了需要即兴演讲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著名演讲人、沟通领导力专家朱迪思·汉弗莱在《即兴演讲》一书中曾经总结出即兴演讲的四部分内容:

(1)用抓手吸引听众。在公务员面试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考官本身就是要考察你的演讲能力或综合素质的。不过,仍然可以通过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等方式,进一步吸引考官的注意。

(2)说话有要点。陈述要点是即兴演讲的核心部分内容。所谓要点,必须是你自己的观点且能够浓缩成简洁明了的一句话,有太多观点或没有观点都会让考官迷失在你的讲话中。此外,要点必须是积极正面的,可以始于消极但最后都必须以积极的方式结束,这样可以突出表现你积极的一面。

(3)建立结构体,即为你的论点提供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汉弗莱总结出三种主要论据组织模式:原因模式,罗列原因来支持主要观点;方法模式,实现要点可用的具体方法,例如面试题目是“青年如何修身如玉”,就需要你罗列出实现的途径;时间模式,通过对时间顺序的讲述突出讲话要点。

(4)呼吁行动。即兴讲话脚本的呼吁行动是从听众开始到听众结束,从而形成即兴演讲的闭环。在即兴演讲的结尾处应当有相应的呼吁,或适当拔高主题。

除了上述的四部分组成外,即兴演说还需要考生有足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这就要求考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积累、多感受。

3.授课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授课的形势与特点,我们将授课与演讲两种形式对比以突出授课的特点。总体来说,演讲需要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情绪调动更强,演讲过程中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激发出来内因。授课则是传授特定知识和技能,要有课程内容和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需要有固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标准。讲课的本质是让听课的人对于所讲的知识有所了解,最好的效果是能够完全消化。具体来说,两者的区别有:

(1)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授课过程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授课者运用自己的语言,将一定的教授内容与思想传递给听众,从而让听众接受某些知识、信息。所以在授课时对讲解员有声语言的要求是清晰、亲切、自然、流畅、张弛有度。

演讲在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把握上都有一定目的。不仅是为了烘托演讲的内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与情感,也是为了使之能与态势语言互相配合,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演讲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有起伏,有波澜,要有情感的投入。

(2)在肢体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授课对肢体语言的运用较少,重在“讲”;而演讲的肢体语言运用较多,侧重“演”。演讲时,演讲主体要凭借态势语言来表达情感波澜和心理动态,以期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通过态势语言的烘托,演讲会收到感召听众,增强表现力的作用。而在授课中,态势语言就不宜应用过多,幅度过大。如若加上了过重的肢体语言,不仅有失庄重,也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不过,演讲和讲课也有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呈现一个自洽的逻辑。讲课更多的是讲一种确定性的知识,而演讲更多的是发表和主张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注意到上述不同时,也要注意到两者的共性,其实在公务员面试的准备过程中,两者是有共通之处的。

4.汇报与部署工作

(1)汇报工作的要点

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汇报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本质上说,广义的工作汇报就是与领导的沟通。因此要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汇报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明确目的、抓住重点、不说废话、灵活把握、实事求是。

首先,工作汇报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工作现状,但不必自夸;存在的困难,要实事求是,不要什么困难都摆出来;解决困难的思路,或者是请求领导支持和帮助的内容。

其次,找领导汇报工作也要注意技巧。一方面,在汇报的内容方面要汇报领导所关心的工作。另一方面,汇报工作最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

(2)部署工作型讲话的特点

部署工作型讲话是指对某项工作进行部署时的讲话,常见于主官作全面动员后,副职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发表的讲话。这一讲话,对于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对于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部署型讲话必须把握好三大要点。

首先,任务具体,分工明确。部署工作的讲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目的任务,科学分工。权威性、指挥性比较强的工作,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权威性、指挥性稍差一些的工作,其部署就要显得具体一些。若部署教育类的工作要从重大意义、教育的重点、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部署,突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抓住教育的重点。

其次,有效分析,讲清意义。对于布置工作的方式、开展工作的依据、强调的工作重点、完成工作的意义、所提的希望要求都要剖析到位。部署时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需要借梯子上楼,如借助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地位和权威来给自己撑门面,发号施令,通过有效分析、层层渲染来适当推高,以达到受众重视某项工作的目的。

再次,要能够激发下级工作活力。部署工作型讲话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大家坚定完成既定任务的信心。如何能让听众、下属跟着领导的意识部署走,还要在表达上下一番功夫。

5.面对面视频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公务员工作中面对面视频系统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视频会议具有部署方便、成本低、使用方便、多场景支持等诸多优点。公务员面试中,关于面对面视频系统的题目也逐渐增多。考生可以借助自己手头的电子设备,寻找用面对面视频系统进行讲话、沟通的感觉,应对在视频对话中听到自己的回声后的心态调整。

(二)克服演讲中出现的问题

1.如何克服口吃

有些人天生或者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口吃,让部分参与公务员面试的考生十分头疼。以下是一些克服口吃的训练办法:

(1)发音法:在每句话的开始轻柔地发音,改变口吃者首字发音经常很急很重的特点。说话的速度要降到很慢的程度。这样做有两个效果,一是慢速让人心态平静,二是有一种节奏感,这两点都能有效地减少口吃。

(2)呼吸法:深呼吸能使肌肉获得适当的运动和协调,能松弛与缓和身体各部和颜面肌肉的紧张状态,能逐渐消除伴随运动。深呼吸能影响人的情绪,能使激动的情感得以缓和以致平息。

(3)突破法: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演讲、唱歌,逐步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

(4)森田疗法:顺其自然,放弃口吃的治疗,接受口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该方法能有效地缓解口吃患者的心理压力。

克服口吃最重要的是克服心理障碍,只有去除心理障碍、释放行为压力,这种预感和恐惧感才会消失。因此,只要做好充分准备、调整好心态,口吃完全可以避免的。可以去看一看电影《国王的演讲》,其中的主人公就是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解决了口吃的问题,并最终临危受命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2.尽量回避生僻字

在答题、演讲的过程中,生僻字要尽量回避。一方面,运用过多的生僻字读错的风险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用大家都不认识、不常用的生僻字,往往会给听众(面试时就是考官)聆听演讲带来障碍。其实面试题中出现的场景、情况都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常见情况,用大家都易懂的字眼完全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没有必要运用生僻字眼。大家可以去对照一下各类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大部分的评价标准都会要求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生僻字。

与之相关的就是,不要运用自己不太熟练或不确定含义的成语。例如,某个考生在面试进行演讲时用了“不喻言表”一词,这显然是将“不言而喻”与“溢于言表”两个成语“杂交”了,造成了比较尴尬的局面。

3.肢体语言的限度

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肢体语言(主要是点头、手势等)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但是切记在面试时候不要做任何夸张的手势,不要讲得津津有味就不自觉。同时要尽量控制多余手势,在面试中手势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大。在公务员面试中,很多人表决心难免情绪容易激动,有些手势就容易夸张,这是考生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三)面试素材的积累

由于公务员面试题目没有固定的出题范围,不是知识性的考试,而是对考生能力及求职心态的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全方位地积累素材,全面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一般来说,需要重点积累关于政治理论素养、时事民生等方面的知识。

1.书籍

首先是认真阅读面试参考书,厘清思路,找准复习的方向,也可以在后期利用面试参考书中的题目及参考答案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其次,多看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广泛涉猎、了解各学科的一些基础常识。再次是有关报考职位本职工作的相关专业书籍,如银保监会、证监会系统的面试,常常会涉及金融、证券、保险类的法律、会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多看这方面的书籍,有利于在面试中展现出你的专业素养

2.报纸杂志

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或者《求是》杂志、新华社社论等内容,也可以读一读《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期刊,也都是非常不错的积累面试素材的选择。《半月谈》是以时事政策、正面宣传为主的党刊,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

阅读上述报纸杂志,一方面可以了解时政动态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其中的文章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文风也可以借鉴到公务员面试当中。但要注意,在模仿的时候要注意变通,避免使用不适合在面试时使用的语言。

3.网络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无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学会使用网络,包括新闻类网站、APP,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积累素材。

微信:现在的考生99.9%使用微信,公众微信号必不可少的,针对性地关注一些公众号,上面经常会推送一些领导人讲话、热点新闻、面试热点评述等,是我们高效备考不可错过的途径之一。

微博:相信很多人使用微博都会看看热搜、看下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些什么。在我们准备公务员面试期间,建议各位考生在刷微博的时候也可以有针对性,除了热搜之外,还可以看一下微博热门里面的社会新闻、国际新闻开拓自己的视野,关注领域除了娱乐之外,也可以有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科普、财经、历史等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网页:大部分的综合分析题都是可以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光明网等网站上找到新闻背景的,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可以多关注这几个网站的新闻,尤其是人民网和新华社热点评论一定要多看看,公务员的基本素质能力中第一点就是政治鉴别能力,就是说考生应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那么针对个别知识储备丰富,看问题可能不太全面的考生来说,多学习权威评论是快速提升的方式之一。

4.名言警句

公务员面试题目也并非都是时政热点,许多题目也会考察到考生对于经典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仍需拓宽备考的知识面。如若时间紧张,则可以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以作为面试答题时的论据,或者作为增强语气和论证说服力的方法。

(四)练习方法

虽然有了上述理论性的论述,但是能够在面试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还需要学会抑制紧张情绪。因此,考前进行现场模拟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现场模拟可以使你更加熟悉面试当天的流程和考试的形式、内容,从而降低你参加考试时的紧张度。考生考试前可以与一同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同学朋友共同进行现场模拟和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机构的面试训练班获得现场模拟的机会。

如若自己准备,则应该以做论述题的方式为主,以理清思路。论述题的来源除了公务员面试的真题和模拟题以外,还可以参照从2002年至今的司法考试的论述题。司考论述题的答案虽然是法律相关,但是其题目所体现的逻辑性、与时政热点的联结等方面都是与公务员面试题相通的。如果将司考论述题的材料从公务员面试的角度进行思考回答,那么司考论述题也可以作为公务员面试训练的有效模拟。

例题:2007年司法考试论述题

素材一: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2007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

这道司法考试论述题实际上简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流变,并且对古代和现代法律体系进行了对比。从公务员面试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从法律诉讼的目的、实现途径、体现的价值体系、最高目标分析:一,化解矛盾是法律诉讼要达到的社会效果;二,确立选择适用法律的价值标准,是实现这一社会效果的途径;三,衡平理念是从古至今中国法律体系体现的核心;四,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法律、法律诉讼的最高目标。

【参考答案】

以上材料首先反映出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法律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是为少数的统治阶级或者说特权阶级服务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并且有封建思想的束缚,很多情况下矛盾大多数通过所谓“道德”层面予以解决。再加上封建社会地方层级没有专门的审判机关,一般案件都是通过行政机关进行审理,如果诉讼案件较多,势必占据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鼓励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同时,在古代的法律体系下,通过诉讼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审判结果,不同阶级的人是得不到公平对待的。从《包青天》等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审理的案件多是普通百姓无处申冤,在与皇亲贵族、乡绅恶霸的斗争中往往有着十分悲惨的命运,这也是封建社会下人民大众对于当时法律制度的哭诉、讽刺和批判。由于封建社会的礼教思想根深蒂固,贵贱、贫富、正邪、隐显、性别等等的成见随处可见,与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违法”在封建社会便是“合法”。比如,封建社会下男人一封休书便可以断绝夫妻关系,根本无需通过诉讼,现代社会起诉离婚则还是需要通过审判机关来解决的。由于古代刑罚的残酷,一定程度上对于旧社会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服务的。

而当今中国社会诉讼案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前国内的经济交往相对闭塞,以农业为主业的多数中国人还是从事小农经济,人与人之间少有交往。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新产业、新概念、新领域不断涌现,世界变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了,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多,一方面反映出现代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审判机关的信任也不断增强,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相关政策的滞后。除此之外,也反映出在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对法制的宣传和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引导诉讼并不是解决诸多社会矛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法制的健全和完善,进行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各行业、各基层组织应当充分加强矛盾化解力度,加大宣传调解,提高公众对于矛盾的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充分发挥好调解的作用,不断创新调解手段,提高审判质量,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事件的发生,“从早从小”消除矛盾隐患、盈创和谐。另外,在加大力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并重才是标本兼治的最好办法。法律只是对人行为的评判标准,道德才是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