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与乐山
- 乐山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1671字
- 2021-10-29 10:39:09
秦及以前 英雄辈出的拓荒时期
蛮荒,并不妨碍人类的想象力。在后人眼中,一如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神奇神秘神妙,这个时期与乐山相关的轩辕黄帝、蚕丛、鱼凫、柏灌、杜宇、鳖灵、葛由、陆通,还有川主庙中享了两千多年香火的李冰,都是了不得的英雄、奇人。这些,正是“乐山之为乐山”的源远流长,不可或缺。
轩辕:问道峨眉为哪般?
人物小档案
姓名:黄帝(姬轩辕)
生卒年:前2717年至前2599年(据柏杨观点)
主要事迹:统一华夏各部族,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问道”的传说是乐山人文历史的最早溯源。
影响乐山指数:★★★★
相关人物:天真皇人
有天地便有此山,当白雪团空,谁将万丈毫光荡成大澥?
问菩萨并问诸天,自青莲归寂,可许千年秋月提上西皇。
这是站在峨眉之巅,面对苍茫寰宇、纵横时空的轰然一问。表现形式为对联,挂在金顶华藏寺,撰写者是清末民初大才子赵熙。
其实,并非“有天地便有此山”。现代勘测发现,虽然峨眉山花岗岩是8亿年前的,玄武岩是2亿年前的,但山形塑造却是因为7000万年前的几次地壳运动,形成一条大断裂,断裂线以东是丘陵和平原,以西的大背斜历经岁月风霜雕琢,才形成了秀甲天下的峨眉山。
有了山,便有了神仙洞府?不,即便第一个无稽之谈的诞生,也是在相当漫长的时间之后:25万年前才出现早期智人,5万年前才有晚期智人,七八千年前才开始了有文字的人类文明史……终于,到了4600多年前的一天,蛮荒之地峨眉山的宁静被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所打破,各式图腾旗幡在山间蜿蜒,领头者是天下共主轩辕黄帝,其目的是求取长生修仙之法。这便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大事件——轩辕问道。
这是传说,似乎又不是传说。因为它居然堂而皇之的载入了正史——《魏书·释老志》: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
这段话还点明:轩辕问道,授道者是老子。
问题来了——众所周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晚期,怎会出现在三皇五帝时代?莫非又一出“穿越剧”?对此,道教自有说法:老子在“初三皇时化身为万法大师,中三皇时为盘古先生,伏羲时为郁华子,女娲时为郁密子,神农时为太成子,轩辕时为广成子……”换句话说,是广成子向轩辕授道。但道教经典《抱朴子》和《云笈七籤》记述此事,“广成子”又变成了“天真皇人”。如此种种,变幻太多,眼花缭乱,颇像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佛教的化身法身报身……也许,这正是仙佛传说的特质和魅力所在。
更有意思的,是道教经典所披露的“轩辕问道”诸多细节。比如,天真皇人质问轩辕:“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字里行间,满溢着俯视芸芸众生的傲慢,天下“共主”与神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再如,轩辕在峨眉山所获“真经”叫《灵宝经》,其文字,不是仓颉所造,而是“自然天书”,字字凝炼天地精华、透射万物密码;其材质,“黄金为书,白玉为简”,非凡无比;其存放地,“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现,无道即隐”,非有仙缘慧根之人万难得到……这些,极易激发人的想象力:高山流水之畔,苍松彩云之间,伫立一个伟岸背影,一手持拂尘,一手托光芒四射的天书宝盒。他面前,匍匐着轩辕及其一干随从,周围白鹤翩翩,侍童肃然而立……
由此,天真皇人被确立为峨眉山头号神仙。之后,有赵公明、葛由、陆通……但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却不以为然,“仙人,是古代所没有的……古代的社会阶级森严,说不上有什么自由,人们也不易想到争取自由。因此,他们没在意识中构成一种自由的鬼,浪漫地游戏于人世之外,像战国以来所说的仙人。”也就是说,天真皇人之类的神仙,只不过是战国以来人们的臆想性创造。
顾颉刚的唯物史观,古代人当然是不具备的。相反,两千多年来他们格外钟情于“高凌五岳”的峨眉山,痴迷沉醉于种种仙踪神迹的创造,不断丰富完备神仙体系,力图以神仙为指引实现对名山的占领。
于是,“轩辕问道”被不断演绎和张扬,峨眉山成为了道教第七洞天、灵陵太妙之天。
于是,众多佐证得以孜孜创造:报国寺后宋皇坪上,曾有过授道台、道纪堂、轩皇观;距纯阳殿不远的“十字洞”,即天真皇人论道之地;睹佛台下诸多石室、户枢,经好事者一番探寻,被确认为珍藏《灵宝经》的“七宝玄台”;还有神秘的九老洞……
于是,众多歌咏诗文也产生了……
峨眉山,一座从洪荒走来的苍茫之山,就在这种人文迭加、层积中,慢慢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裂变,成了名山,成了胜地,乃至于圣地。而这一切,始自“轩辕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