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老皇帝李玮坐在上首,宰相、参知政事以及枢密院、三司的最高长官坐在下首。李祯走到门口就看到这阵仗,顿了一下,随后行礼道:“父皇。宰执,枢密使,三司使。”
在座的大臣连忙起身向李祯行礼。两方见礼完毕,李玮立刻道:“皇儿,父皇最近觉得身体不适,精力不济,准备传位给你。你以后可要好好担起祖宗基业!”
李祯心知这是仗着信息不对等的优势要甩锅了,不过想让自己背锅可没这么容易。
李祯立刻跪下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哪能担此重任?还请您收回成命,儿臣可以代为监国,待您身体康复后再归政于您。”
李玮心里有些感动,如果是太平盛世,遇到这样不贪权的儿子,真是让人大感欣慰。但如今,李玮恨不得这个儿子是个贪权的,立刻把这个烂摊子给接过去。
至于接过去以后是好是坏,都不关自己的事了,若是好了,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若是不好,那首先负责的也是李祯。
被孝顺的儿子感动后,李玮抹了抹眼角不存在的泪水,对李祯道:“皇儿不必如此,朕的心意已定,以后江山社稷就交给你了,望你好自为之。”
李祯又推辞,宰相跪下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宰相这一跪,其他几个大臣也只能跪下来请太子登基,不然等新皇上位收拾自己吗?
宰相是李玮的心腹,让位是他两早就商量好的事,李祯对此心知肚明,反正早晚要换掉他的。
在大家的共同希望下,太子登基了,虽然目前只是简单的黄袍加身,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新皇了。
李祯坐在皇位上,听着下面三呼万岁,声音倒是挺洪亮,真正忠心自己的怕是没几个。
“众卿平身。”
官员们起身,小太监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宰相唐敬上前道:“皇上,臣有本奏。”
“准奏。”李祯道。
“皇上,据探子汇报,蛮人连下10城,现在正往都城来,咱们需要早做准备。”
李祯觉得好笑,这时候倒知道早做准备了。李祯问道:“众位爱卿有何建议?”
枢密使道:“皇上,臣建议派人向蛮人求和,再赏他们些金银珠宝,他们自然就会退去。”
一溜的官员跟着后面,“臣附议。”
李祯一看,好家伙,殿内半数的大臣都附议了。也是,身为军事最高长官的枢密使都要议和了,还有谁敢打?
李祯正想着,参知政事李玘道:“皇上,臣觉得不该议和。蛮人都要打到都城了,绝不是为了议和而来。”
一个御史道:“皇上,臣要弹劾参知政事枉顾百姓。京城如今有数百万人,倘若不议和,蛮人打进来,定会血流成河。李玘这是用京城百姓的性命来成全他自己的名声。”
“皇上......”
“皇上.......”
弹劾参知政事的人一个接一个,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可其实他只是说不赞成主和而已。
被弹劾的参知政事也不慌,好像被参的人不是他似的,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李玘抬头看了李祯一眼,随后便是沉默,也没有改变不议和的话。
李祯看了半天也明白了,底下的人根本不关心议不议和,他们只想乘机打击对手,宰相跟参知政事不和。
枢密使自己单独一派,三司使态度模糊,御史台就是搅屎棍,谁都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每个派系又有自己的想法,至于朝廷怎么样,百姓怎么样,根本没有关系,需要的时候拿来做借口,不需要的时候弃如敝履。
见下面越吵越不像话,李祯向身边的小太监示意了一下。
小太监立刻叫道:“肃静,皇上面前不得吵闹。”
底下这才安静下来,拱手道:“皇上恕罪,臣等失态。”
李祯道:“蛮人的事情各部写个折子上来,看怎么处理,之后再议。还有何事需要上奏?”
礼部尚书道:“皇上,您新登基,需要大赦天下,登基仪式.......”
李祯打断道:“照旧例,剩下的你写个奏折给朕。”
“是。”礼部尚书退下。
小太监叫道:“退朝。”
李祯率先离开,朝臣也三三两两离开。
李祯在勤政殿,思索着能用的人,朝堂上那些人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需要军权,要是手上有一支部队,就能乾纲独断了。
“圣上,这是奏折。”太监搬了高高的一摞奏折进了勤政殿。
李祯看了眼太监,还是青年,是从小伺候李祯长大的,名叫王忠。
李祯道:“王忠,你去找几个识字的可靠的宦官一起看奏折,能批的就批了,不能批的再找朕。”
王忠立刻跪下,吓得瑟瑟发抖,“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朝廷从开国时开始就对太监有极大的掣肘,尤其警惕宦官干政,现在让自己批奏折,这不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吗?
王忠以为皇上恼了自己,连忙求饶。
李祯道:“行了,特事特办,你将这事捂好了别传出去就是了。还不快去!”
王忠见皇上似乎真是想让自己看奏折,也只能照办。不过,自己手下也没有几个识字的,更别说能看奏折了,王忠想了想,将另一个宦官李福也拉了进来。
虽然两人一向不和,但相信这件事他绝对不会泄露出去,否则大家就要一起死。
在两个宦官手下找,终于勉强找了三个认字的,至于有能力稍微看懂奏折的,也只有王忠跟李福。王忠是跟着太子耳濡目染,李福是神宗时期太后身边心腹太监的干儿子,跟着也学到不少。
两人开始合力看奏折,勤政殿伺候的也全都是两人的亲信。
李祯想了想,枢密使司不可靠,自己能依靠的军队也只有禁军,但禁军在枢密使手下多年,现在听谁的还不一定,外面还有蛮人的威胁,简直是内忧外患。
李祯现在明白原身为什么会选择投降了,他不投降也没办法,手上没权没部队的,还打个屁?主动投降总比蛮人打进来被动投降要好。
到李祯这里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只能自己在禁军走一遭,看看有没有肯投效自己的。
这么想着,李祯也不管批奏折的宦官了,自己带着人往禁军走去。驻扎在京城的禁军有近10万人,分为殿前司,步兵司,马军司,其中李祯最容易接触到的是殿前司。
殿前司有1万人,专门用于保护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