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以满腔才情,换你一世常情
- 莫问归处:藏在宋词中的缱绻往事
- 云葭
- 1395字
- 2021-01-05 11:01:10
一般认为,朱淑真是浙江钱塘人,又有说是浙江海宁人,具体出生地无从考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一位自小便才华横溢的江南女子。
关于朱淑真的聪明机智,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朱淑真的父亲骑毛驴进城,不小心把州官撞倒了。州官非常生气,要把朱淑真的父亲抓进大牢解恨。朱淑真听说此事,急忙赶去为父亲求情。州官一早就听说过朱淑真的才名,故意为难她说:“听说你很会作诗,这样吧,只要你用诗的形式道出八个‘不打’,但诗中不得出现一个‘打’字,若能做到,我就饶了你父亲。”朱淑真应允,请州官出题。恰好当时是黄昏,州官就说以“夜”为题。朱淑真想了想,当即吟诵了一首诗。
月移西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蝶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他。
朱淑真这首诗中分别包含了八个“不打”,月移西楼更鼓罢(不打鼓),渔夫收网转回家(不打鱼),卖艺之人去投宿(不打锣),铁匠西路正喝茶(不打铁),樵夫担柴早下山(不打柴),飞蝶团团绕灯花(不打甄),院中秋千已停歇(不打秋千),油郎改行谋生涯(不打油)。这首诗写得算不上很精致,但是在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又有那么多约束条件,能马上做出这样一首诗,足见朱淑真的聪明才智。
朱淑真长得怎么样,无从考据。但出于“才女长得都不会差”的最初印象,那就姑且认为她是个美丽的女孩子吧。像她这般心思玲珑剔透的女子,本该有个好的归宿,只可惜造化弄人,父母安排的姻缘苦了她一辈子。
在嫁人前,朱淑真有自己喜欢的人,深闺中的她满含春情地为那个他偷偷写过一首诗。
春闱报罢已三年。又向西风促去鞭。
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
大抵功名无早晚,平津今见起菑川。
根据她写给这位心上人的这首《送人赴试礼部》来看,他应该是一位贫困书生,一直想考科举但是一直没有考上。哦不,莫说进士,他连举人都没中。在古代,能考上举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以参考《儒林外史》中中了举人的范进,高兴得都快疯了,如走火入魔一般。
所以,无论朱淑真怎么坚持,她的父母下定决心要棒打鸳鸯。他们的女儿那么出色,怎么能嫁给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相信这也是现如今很多父母的想法,客观来说,朱淑真的父母并没有做错。
而朱淑真那位神秘的心上人考了几次没考中,大概气馁了,想放弃,朱淑真就写诗鼓励他,让他不要自暴自弃,只要用心苦读,他日一定能够一飞冲天。而神秘心上人远没有朱淑真那么聪明,搁现在估计就算不是学渣也是接近学渣的那一类,他悬梁刺股考了不知道多少字,到头来还是没能如朱淑真所愿——考取功名向她提亲。
据记载,朱淑真的父亲曾做过官,家境富裕。这里我有个疑问,既然朱淑真她爹是当官的,为何会骑毛驴进城,就算没人抬轿也该有辆马车什么的吧,而且父女俩还惧怕州官的责难,这不太说得过去。
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不打诗”一事是后人为了表现朱淑真的聪明杜撰出来的,要么就是朱淑真家道中落,大不如前了。
总之,朱淑真出生官宦家庭是事实,以她们家的背景,就算真的家道中落,父母也不会同意她嫁给一个穷酸书生的,好歹女儿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嫁不了大官也得嫁小吏啊。
果真,朱淑真还真的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位小官吏。朱淑真心思玲珑剔透,又写了一首好诗,倘若她的丈夫能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那般,即使学问在她之下也无所谓,能有点共同话题的话,婚姻也不至于那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