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慈善事业源远流长
一、慈善释义
慈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为“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近代人对慈善的定义是: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虽然现代意义的“慈善”一词传入中国为时较晚,但是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慈”是“爱”的意思。孔颖达疏《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又曰:“慈谓爱之深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解释道:“慈,爱也。”它尤指长辈对晚辈的爱抚,即所谓的“上爱下曰慈”。《国语》中“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的“慈”即是此义。“慈”亦可用作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供养。如《礼记·内则》中说:“……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此处的“慈”即是“爱敬进之”。“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即《说文解字》中所解释的“善,吉也”。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如《管子·心术下》中所说的“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即是此义。“慈善”两字合用,则是“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如《北史·崔光传》中所讲的“光宽和慈善”。在“慈善”意义上的敬老爱幼、扶贫帮困、和睦仁良,已成为中国人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规范。
当代学者认为,“慈善”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人们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基础上的互助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之所以长盛不衰,自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仁爱同情与慈悲为怀是中国传统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的情感动力;积善成德与见义勇为是中国传统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的理性基础和道德实践;而福善祸淫与善恶有报则是中国传统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的普遍价值信念和可期望的赏罚机制。三者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的人文基础。在当前我们努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时候,批判地、有所取舍地继承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合理因素,有助于推动现代慈善事业的进步。
一般认为,慈善概念的思想基础,是自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思想、儒家的仁义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善恶报应学说,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之融合繁衍。上述诸方面的合力,加上社会因素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不断趋向兴盛。
虽然现代意义的“慈善”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流行并见诸书面语言的,但是,慈善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了。因此,中国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不仅可以到佛教教义中去寻找,而且应该到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去探求。
现代汉语词汇中“慈善”的含义,完全承袭了古代汉语的“慈善”概念。由此可知,慈善的观念自古至今是一脉相承、代有传人的。
不唯中国如此,西方的慈善观念,无论其内容还是精神实质,都与中国的慈善思想并行不悖。西方的慈善,更普遍的称谓是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一项需要道德伦理和经济实力支撑的普遍的社会事业。它努力追求实现社会的普遍幸福,相信公益事业是追求“共同的善”的高尚事业,是和每一个人的幸福紧密相连的重要事业。它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精神。
慈善在西语中主要有两种翻译,即philanthropy和charity。英语中的“philanthropy”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phil”(爱)、“anthropy”(人类)两个词根缀合而成的。“慈善”一词的含义是爱人类,通过个人的善举,即通过捐赠、提供服务或其他爱心活动来减轻人类的痛苦和灾难,促进人类福利事业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而charity在早期拉丁语及希腊语中,首先都意味着一种珍贵的情怀与高尚行为,它更强调针对穷人或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救济。philanthropy则不限于仅仅帮助穷人,它还有博爱的含义。所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 S.Becker)对“慈善”的定义为:“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或‘博爱’。”
我们这里所说的慈善事业,严格说应该叫民间慈善事业,或者社会慈善事业。它的主要特征:一是无偿性;二是授受双方并无利益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2)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资源捐献为经济基础;(3)以社会性的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为组织基础;(4)完全以捐助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民间慈善事业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将它和政府从事的社会救助事业区分开来。政府主持并实施的社会救助事业以社会稳定为政治基础,以财政拨款为经济基础,以政府机构为组织基础,以法律制度为实施基础。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但是,无论是政府主持实施的社会救助事业,还是民间的慈善事业,它们都是公众以捐赠款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自愿行为,是发扬人道精神,调节、救助困难群体的社会事业。
慈善事业的民生意义:有利于发掘社会资源,为完成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更广泛的支持;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慈善事业的人文意义:使民心向善;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团结互助、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
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组织和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为完成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团结互助、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有利于增强国民社会责任感,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合作,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外一体、古今同源的慈善思想,是人类文明乐章中最和谐、最积极的音符,也是人类共同与共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