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五服

死者入土之后,并不意味着丧葬活动的结束,家人和亲戚还要为死者服丧守孝,以示哀悼和思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婴儿出生后三年不离母怀,因此父母之丧儿女要守孝三年以示回报。其他人则视与死者关系的远近而定服期。服期长短的不同,决定了服丧者所穿的丧服也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丧服有五种形式,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合称五服。五服的材质、形制和做工都不相同,因而就有轻重等次之分。五服的穿着一般始于死者大殓之次日,称“成服”。丧服在丧仪结束之后的一系列祭悼活动中都是必须穿着的,直至过了按礼制规定的期限之后才可以不穿。

以下对五服逐一简说。

一、斩衰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衰(cuī,同缞)是丧服的上衣,用极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处处留下斩断的痕迹。这是以不加修饰的方式表示内心悲痛至极的意思。下身的裳也是用粗麻布围成的。此外,腰里要系着用粗麻做成的腰带,头上要戴着用麻绳做成缨的帽子,脚上要穿着用菅草做成的草鞋,手上还要拿一根名叫哭丧棒的不修光的毛糙的粗竹做的孝杖,给已哀伤过度站立不稳的孝子作一个支撑。

斩衰的服期为三年,着斩衰者即俗称之孝子。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都要为父亲服斩衰,承重孙(嫡长子已死留下的嫡长孙)要为祖父服斩衰,儿媳要为公公服斩衰。如果长子死了,父亲也要为长子服斩衰。平辈之间则妻妾要为丈夫服斩衰。这些都是重孝。

斩衰的三年服期不是三个周年,而是两个周年加第三周年的第一个月,实际上只有二十五个月。也有认为二十七个月的。唐以后多为二十七个月。

二、齐衰

齐(zī)衰是五服中仅次于斩衰的一种丧服。也用粗麻布做成,形制与斩衰相似,只是衣、裳的边际处可以缝制整齐,所以叫齐衰。

齐衰的服期有四种:齐衰三年、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

子为母或继母(父已死),承重孙为祖母,母为嫡长子,儿媳为婆婆,均为齐衰三年。齐衰三年的服丧期也是实际为二十五个月或二十七个月。

子为母或继母(父尚在),夫为妻,为齐衰杖期。时间为一年。

为祖父母,为叔伯父母,为嫡长孙,为兄弟,为儿子(嫡长子除外),出嫁的女儿为父母,以及妾为嫡妻等,均为齐衰不杖期。时间也是一年。

为曾祖父母,为高祖父母,为齐衰三月。

三、大功

大功是次于齐衰的一种丧服。用熟的细麻布做成,这种细麻布虽经过加工,但加工得还比较粗,所以叫大功。“功”指的就是织布的工作。

大功的服期为九个月。对象是:男子为出嫁的姊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出嫁的堂姊妹;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为自己的兄弟,以及公婆为众儿媳等。

四、小功

小功又次于大功。同样用熟的细麻布做成,但加工比较精细,所以叫小功。“小”是精细的意思。

小功的服期为五个月。服丧者的关系就比较远了,男子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堂姊妹、外祖父母,女子为丈夫的姑妈和姊妹,为兄弟的媳妇等。

五、缌麻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细的熟麻布做成,做工比小功更精细讲究。因为这种麻缕细如丝,所以叫缌麻。

缌麻的服期为三个月。服丧者的血缘关系更远,为族兄弟一级的亲戚,还包括外孙、外甥、女婿、岳父母、舅父和所有的表兄弟等。

以上是《仪礼·丧服》中所记关于五服的制度。这个制度创立于西周,至今遗俗犹存。

在古代,这类服丧并不完全局限于亲戚圈内。周朝时,诸侯为天子、臣子为君王都须服斩衰之孝;汉初承袭秦制,皇帝驾崩,天下吏民均须服孝三年;汉文帝倡导节丧后始改为三天。在师道尊严的封建社会,师生之恩不亚于父子之情,所以丧师如丧父,学生也常常要为老师斩衰三年。孔子的学生中,子贡甚至服了六年孝。这些都是五服制度的重要补充。

五服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尊尊”和“亲亲”。皇帝为天下之至尊,所以吏民都要为天子服丧;家族成员亡故,即使是长辈也要服丧,亲亲之情并不因辈分悬殊而稍有懈怠,只是轻重主次有所不同而已。

在五服制度中,重男轻女倾向十分严重。这是父权社会的必然结果。因为父权居于支配地位,所以父族之服均重于母族。妻为夫服丧三年,夫为妻却只服一年,这在现在看来实在是有失公允的。

五服是用来表示血统亲疏的等级关系的,五服之内还是亲戚,出了五服就只是同姓关系了。古人在讲亲戚关系时,就常用丧服表示血统关系的亲疏和远近,如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和杜甫《遣兴》的“缌麻百夫行”,所指都不是丧服而是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