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宏观层次取向研究

将社会资本理论思想加以深化和拓展的是美国的Putnam教授。他的研究范围超越前人,从宏观层面将社会资本概念融入国家政治话语体系,用以分析社会政治生活。Putnam在解释当代意大利南北方行政绩效差异的研究中,引入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内容,论述了如何通过社会资本的概念解释合作行动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1]两年后,该学者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美国社会资本的下降,提出应该恢复公民参与和信任以扭转局面,分析了信任、互惠规范以及网络等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并指出大力发展社会资本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一条捷径,也是使美国政治民主得以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2]此后有系列研究者围绕Putnam的论点展开对社会资本和公民参与的研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的进程。[3]

社会资本理论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历史演进,也符合学者Brow的认知体系,即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理论是嵌入自我式的,个体通过社会网络调动资源;中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理论是结构式的,群体和社团间的社会关系通过网络形成结构;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理论是嵌入结构式的,关注所有社会、经济活动背景下的政治和制度性环境,包含更大的文化或社会规范体系,研究各种宏观因素对网络结构的形成、改变和转移的影响[4]。狭义的社会资本只是对某一方面的考量,综合的社会资本研究则纳入了对宏观、微观以及结构和文化的全盘考虑。

[1] Putnam R D.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1-34.

[2] Putnam R. Tuning in, Tuning Out: 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J].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1995, 12: 664-683.

[3] Quan-Haase A, Wellman B. How does the Internet affect social capital[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4: 113-132.

[4] 托马斯·福特·布朗,木子西.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2):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