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征战高卢Ⅰ

古罗马军队的每个军团有一个“鹰帜”,用铜或是银铸的展翅雄鹰的雕像,下面用同样材料的杆支起,由专人举着,行走在军团前列,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军旗,不过地位要更尊崇一些。《罗马军法》规定:罗马的军团只要失去了鹰帜就会被直接解散,主要责任人不但要受到重罚,而且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失去生命都要抢回来。而敌方如果缴获了鹰帜,则成为自己手上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罗马人会放弃很多权益来换回这件冰冷的物件。鹰帜代表罗马军人的荣誉,代表着罗马军团的战斗精神。西风残阳、衰草枯杨、黄沙碧血、雁鸣马嘶,所有的生命都在哀号,只有一只雄鹰闪耀着寒冷的金属光泽漠然矗立在遍地的尸首中,锐利如刀锋的鹰爪上滴着血,这个场景带着油画般的浓郁和华丽、铁与血交织的古典美。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0年这段时间里,这个画面在西欧的各个地区随处可见。

恺撒与庞培、克拉苏组成联盟后,被称为三巨头,因为后来也有三个狠角色这样的联盟,所以这一次高手抱团被称为“前三头”。

三人中,恺撒实力最弱,他委身于这两个人也是权宜之计,他知道这两人拥有的是军功声望和财富,只要他也拥有,就可以超越这两人,不用再跟着他们混了。而军功、声望、财富这三样东西,全都是一次次漂亮征伐的衍生产品,选择一个好地段,打几场漂亮仗,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大部分都成为罗马行省后,要掠夺新的土地、财富和奴隶,就要向北方想办法了,所以恺撒费尽心机也要成为高卢总督,就是希望以山南高卢为根据地,打过阿尔卑斯山,在那里的广袤大地上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

高卢人就是如今法国、比利时、德意志西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恺撒进入高卢前,高卢分为三个部分:山南高卢,阿尔卑斯山以南到卢比孔河流域的意大利北部地区,这里的高卢聚集地已经完全罗马化;那尔波高卢,这里是臣服罗马的行省;山北高卢,即阿尔卑斯山经地中海北岸,连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广大地区,这一带是罗马没有征服的地带,被称为“野蛮高卢”。

高卢地区土地肥美、水草丰茂,很适合人类定居,吸引了很多游牧部落居住,人口稠密,看上去很富饶。这里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手工业都挺发达,尤其是手工业中已有明显的劳动分工。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各个地区有一些壁垒森严、防卫安全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中心,比如现在的巴黎和奥尔良都是在那段时间成形的。每遭到攻打,散居在郊野的居民便蜂拥地逃进这些城市,随着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中心城市的人口也逐渐增加。有人就有商机,于是这里定期组织各类经贸活动,如农贸市场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有广交会的效果,吸引了不少罗马、希腊的商人来此地进行交易。

恺撒几乎是一到任,就启动了对山北高卢的攻击。一进入外高卢,恺撒就发现一个问题,有一群人活得很碍眼。他们居住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的地区,长得高大壮实,既不种地也不生产,一直维持着原始的生活形态。部落聚居,打野兽分着吃,男女老少都披着兽皮,目光中闪着猛兽般的光芒。罗马人称呼这帮野人为日耳曼人。这个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是恐怖而好战的斗士。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一些茹毛饮血的猛人啊,在罗马人心里,这帮人的形象是跟上古的各种怪兽联系在一起的。

日耳曼人不开荒不种地,因为他们不需要,各种生活物资都可以通过狩猎解决,如果需要适当提高生活质量,他们就直接杀过莱茵河到高卢人家里借,想要什么借什么,反正借多久也不用还。而住在这一带的高卢氏族部落林立,发展中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实力强大的氏族部落头领有更多的领土和人口要求,要扩张就要欺负邻居,所以经常邻里纠纷,斗殴频繁。这些来自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人就找到工作了,自然成为高卢人的雇佣兵,帮着打群架。看来是收益不错,来抢劫和打工的日耳曼人越来越多。这帮人图省事,反正春运也买不到火车票,所以在哪儿打工就在哪儿安家,也不回河对岸的老家去了。慢慢地高卢人发现,怎么自己这边满大街都是日耳曼人啊,这个移民动作也太大了吧。到恺撒执掌高卢时,他发现过了河定居的日耳曼人已经超过20万了,好像还一边跟高卢人进行各种规格的战事,一边向前推进,照他们的进度,这帮人不久就要进入罗马的版图借东西了。

恺撒心里清楚,这支日耳曼人是整个高卢地带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想在高卢有大型的军事动作,必须先把这帮人赶回莱茵河东岸去。恺撒与当时日耳曼人的老大阿里奥维司都斯谈判,好言劝说,看这位老大能不能从占领的高卢土地上撤出去。这位老大从会吃奶起就会打架,只有他威胁别人,从没人敢威胁他。对于恺撒的要求,他的回答是:“奶奶个熊,你也太狂了,这高卢的地盘许你罗马霸占,不许俺们也来踩一脚啊!你要是不服啊,约个地方咱哥儿俩过两手!”

恺撒知道碰上这种蛮子,不打怕他他是不会服的。可真要开打,恺撒又犹豫了。据说当时罗马军队一听说要跟日耳曼人开战,很多士兵要求回家。这些可以为军人荣誉付出生命的罗马战士认为,跟那些打架比吃饭还专业、高大结实像公牛的日耳曼人硬碰,绝对是以卵击石。一时间,整个罗马军营充斥着浓郁的悲观气氛,那些老兵不敢撂挑子,都偷偷地写下了遗书。

古罗马时期的统帅,首先要会煽动,恺撒还是专业学过雄辩的,口才一流。他赶紧召集了一次战前动员大会,再次强调了军人的荣誉,并告诫大家不要轻信流言,日耳曼敌人其实是纸老虎。另外又说,如果大家都不愿参战,他将带领自己的警卫部队——第十军团投入战斗,因为只有第十军团是真正勇敢无畏的罗马战士(因为这个军团曾护送恺撒与日耳曼人谈判)。恺撒这一招激将法非常成功,第十军团本来只是担任恺撒的警卫团,听说要打日耳曼人心里也发毛,现在被老大这样提名表彰,热血沸腾之下,当场表态,他们将在恺撒的指挥下在任何时候与任何敌人开战,绝不退缩!而第十军团也由此时起扬名天下,成为后来罗马军团中的王牌。第十军团的表态激发了其他军团的争强好胜之心,所有军团都不再叽叽歪歪,硬着头皮跟野蛮人干仗去!

当时恺撒来高卢上任带着6个军团,为了后勤保障,他留下2个军团,实际参战的只有4个军团2万多人。而对手日耳曼人则有10万大军!两军在莱茵河畔各自列阵,日耳曼人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锅碗瓢盆都摆在旁边,用一些战车之类的围起来,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如果战败,这些东西就都给罗马人拿走,不管罗马人要不要。所以士兵都有背水一战的心情,如狼似虎,敢于搏命。

其实,日耳曼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种族,而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聚居在一起后的总称,所以在打仗时,他们也是以民族为单位作战的,老乡听老乡的,是乌合之众。在指挥上,日耳曼这10万大军的效率显然就比恺撒那2万人差多了。

日耳曼人最厉害的战法就是龟盾阵,所有人将盾牌举起,连成一片,密不透风,军团如一个大乌龟般向前推进,刀枪不入,威力很大。可是久经考验的罗马士兵毕竟不是浪得虚名的,虽然战前有点腿软,一正式开打,罗马战士的血性就被释放了。恺撒手下有大批忠勇骁悍的基层领导——百夫长,这些人的战斗经验和战斗精神是罗马军团的最大财富。面对日耳曼人的龟盾阵,又是这些百夫长发扬了善打硬仗的精神,他们直接跳上敌人的盾牌,用手将这些连在一起的盾阵分开,挥剑对盾牌下面的日耳曼人猛刺,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彻底破了日耳曼人的战阵。加上训练有素的罗马骑兵的支援、冲杀,10万日耳曼人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败逃,老婆孩子、锅碗瓢盆都顾不上了。

日耳曼那个猖狂得不得了的阿里奥老大乘小船逃到莱茵河对岸,老婆和女儿都落在罗马人手里。在后来的几年,恺撒不断清洗在高卢地区的日耳曼人,在莱茵河西岸基本清理干净后,恺撒认为还是应该杀过莱茵河,给日耳曼人留下永远的心理创伤,让他们以后都在河对岸老实待着。他用了10天时间在莱茵河上架设一座木桥,罗马大兵开进了莱茵河东岸,这样咄咄逼人的铁骑让当地的日耳曼人根本无力招架,恺撒在河对岸停留了8天,确认这帮野兽绝不再敢撸罗马的虎须后,才心满意足地撤回高卢。

恺撒对日耳曼的出击让罗马军队在高卢地区军威大振,那些长期被日耳曼人欺负的高卢人对恺撒更是崇拜得无以复加。对于如何处理大量日耳曼俘虏,很多高卢人要求将他们卖为奴隶,或是赶过河去,永远不许他们再回来。可恺撒有自己的考虑,他在莱茵河西岸开辟了一个地区让那些战败的日耳曼人居住,给予他们原来的生活,前提必须是服从罗马的领导。这个动作后来被证明非常高明,就是这部分日耳曼人,一直不断地为罗马军团提供精锐的战士,在后来的罗马战史上,来自日耳曼的骑兵部队是非常出众耀眼的。

日耳曼人种很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国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国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南非的许多白人。虽然败于恺撒,但这帮人好战、善战、执拗的特征依然是很出名的,所以给后来的世界制造了很多麻烦。


干掉了最难缠的敌人后,恺撒面对的是外高卢那些桀骜不驯的部落,最出名的是一群叫厄尔维几的人,他们是恺撒征讨外高卢时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