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什么是经营史学

本书回顾了从江户时代末期到2018年的日本经营史。在撰写本书之前,我的大脑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

(1)日本经济起步早、成长快,但为什么此后便黯然失色了?

(2)过去肩负日本经济成长使命的人有谁,而现在又有谁?

其中,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日本经济起步早,并快速地驶入了正轨?

日本经济的发展固然晚于欧美国家,但是在新兴国家和地区中却是最早的。要想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必须要把时针拨回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开放港口(结束锁国)的那一刻。

第二个问题是,驶入正轨的日本经济是如何实现世界史上罕见的长期高速增长的?

在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日本,从1910年到1980年维持了几乎世界上最高的经济增长率。日本经济虽然因为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而出现了暂时性的倒退,但从结果来看,其快速成长期持续了大约80年,这是十分惊人的。深入挖掘其中原因非常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长期的高速增长,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破灭而戛然而止,此后的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但实际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变成了“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因此,搞清日本经济黯然失色的真正原因,对于探索日本经济如何走向新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本书聚焦经济增长的实际状态变化,以此来回顾日本经营史。

在讨论经济增长之际,必须要将目光转向问题(2),也就是关于肩负日本经济成长使命的人是谁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其理由就存在于经营史学这一学问的特殊性之中。

什么是经营史学

讨论日本经营史的前提,是搞清楚经营史学是什么。所谓经营史学,就是利用历史的方法对经营组织的变迁进行实证解析的学科。研究对象不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团体(NPO)和非政府组织(NGO)等。但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还是企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经营史学就是将经营学和历史学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说明经营史学独特性的有效方法,是将其与相近的学科进行比较。因此,我先将经营学和经济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将经营史学和经营学进行比较。

经营学与经济学

在企业经营领域,经营者及企业的个性和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经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存在,大概也是因为人们重视这些个性和自主性吧。

在纯粹的经济学中,企业和经营者的个性和行为的自主性都被抹杀了。所有的企业和经营者都被设定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某种经济合理性开展同样的行动。之所以对其进行这样的设定,是因为逐一关注企业和经营者的个性,构建抽象的模型,再展开高难度的经济理论分析,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像生物一样,每一家企业都有其个性,会自主开展行动。要想让企业和优秀的经营者生存、成长,商机自然必不可少,但实际上能充分利用商机的,其实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及经营者。

战败后,在被盟军占领的时期,日本曾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摩托车厂,如今却只剩本田、雅马哈等少数几个厂家;依靠晶体管打入世界市场的,并非率先开始大批量生产的神户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神户工业”),而是在商品化开发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改名为索尼株式会社)。只有那些卓越的企业及经营者,才能充分利用商机,取得成功。

经济学将重点放在共性和客观性上,而经营学重视的则是个性和自主性。经营史学是经营学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接下来,本书从经营史学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的经济成长展开讨论,同时回答前述第(2)个问题。

经济学与经营学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也反映在经济史学与经营史学的不同视角中。经济史学是从结果出发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估,将重点放在确定其客观意义上。与此相对,经营史学则更重视过程,是从事前(ex ante)的视角对特定的事件展开分析。

经营史学和经营学

在分析特定现象的时候要重视过程,这一点在经营学和经营史学之间并无区别。那在研究方法上,两者又有哪些异同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生这样的疑问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日本著名的经营学家沼上干提出的“行为经营学”分析方法,在以下两个方面与经营史学的分析方法具有共性:

第一个共性就是主张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沼上干在其著作《液晶显示器的技术革新史——作为行为联动系统的技术》中,对这一点做了如下阐述:

针对案例研究,有人提出要从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论立场出发,根据以下四个标准对案例研究提出批判:

(1)内在效度(使用的解释模型是否合适);

(2)建构效度(概念与数据能否做到一致);

(3)可靠度(反复观察后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4)外在效度(利用其他的样本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案例研究必须要达到前两条标准,但对后两条标准则不作要求。为什么呢?后两条标准“如果在社会上受‘结构不变性原理’所支配的这一假设不成立,就不能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这样的要求”。(1)

根据上述的讨论,沼上在该书中的立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目标,并非找到那些可以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模式,而是要了解其背后的行为系统”。

假设经营史学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结构不变性原理”,并简单粗暴地将其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这种过于简单的演绎方法,还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经营史学强调历史背景,无非是要我们将着眼点放在每一个案例背后的“行为系统”的固有发展脉络上。

第二个共性就是主张考虑时间流逝带来的影响。换言之,就是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沼上在该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经营史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析视为第一要义。

相对于沼上提倡的“行为经营学”,经营史学家主张将相对的时间经过与绝对的时间经过相联结。也就是说,不仅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还要考虑绝对年代,这样做才能体现经营史学的独特性。

所谓考虑绝对年代,是指一件事情放在21世纪初应该这样做,而放在20世纪30年代就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在分析各种各样的现象时,要在考虑其时代背景之后再作评价。

考虑绝对年代的前提,是必须要对时代有准确的认识。换言之,就是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拥有正确的大局观。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是奠定经营史学基础的必要条件。

应用经营史的研究方法

如果再具体地谈一下在今天的日本应该明确的经营史学的存在意义,那便是经营史学能够给出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针对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改革具体的落实方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能从经营史学归纳出应用经营史这一方法。所谓应用经营史,是指通过研究经营史,分析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动力,即主导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给今天相关产业和企业面临的问题以解决对策。

一般而言,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特定的产业和企业面临的深刻问题,无论有多么“高尚的理念”和“正确的理论”,如果不能结合该产业和企业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不会取得成效的。并且,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巨大的能量,但是,产生这种能量的根源在于该产业和该企业所蕴含的发展动力。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动力都是潜在的,要想将其挖掘出来,则必须对该产业和企业长期的变迁进行细致的观察。

如果能够在观察中把握发展的动力,就能据此找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能量。将这一能量融入时代背景中,结合恰当的理念和理论,或许今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应用经营史的观点。

本书采用应用经营史的研究方法,在回顾从江户时代到今日的日本经营史的基础上,希望能针对日本经济以及日本企业改革给出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具体落实方案。

本书的章节构成

本书首先介绍了为日本经济实现较早起飞并迅速驶入增长轨道做出贡献的人。在第一章中,我将讲述从日本第一次遭遇资本主义的幕末开港,到日本完成工业革命、日俄战争结束时期的历史。接着,我将深入挖掘为日本经济实现长期高速增长做出贡献的人。第二章讲的是从日本经济增长加速的明治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第三章讲述了日本经济遭受挫折之后的再出发,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期的那段历史。在第四章中,我们将目光对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

本书后半部分提出了日本经济为何失速,以及如何走向新生的问题。在第五章中,我主要讲述从泡沫经济破灭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历史。第六章,我将从写作本书的2018年这个时间点出发来探索日本经济走向新生的道路。在后记中,我将对全书进行总结复盘。


(1) [日]沼上干:《液晶显示器的技术革新史——作为行为联动系统的技术》,白桃书房,1999年,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