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无道,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孔子就是天之木铎,来救助天下百姓。

孔子出生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历史中的春秋中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那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炼铁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商业也逐渐发展并繁盛起来,如孔子的学生子贡、越国的上将军范蠡,都是久负盛名的大商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春秋中期,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等流域,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名义上是周天子的附属国,其实,他们都已经开始独立,甚至已经各自为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力,不断发生战争。有些国家灭亡,阶层更替,有些贵族逐渐没落,又出现新的贵族,在这样的社会更替中,没落的贵族和原来下层的贵族以及地位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士。

在战争不断、社会动乱的年代,这些士,可以在军事、外交、政治上,寻求到广泛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处于士阶层的孔子。

孔子尊崇夏商周三代文化,道德、礼仪、仁爱集于一身,怀志于学,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不仅创造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经久不衰的教育神话,而且还满足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为中国历史开创新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春秋时代卓越的教育家。

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还是一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有着一套并不完美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他的儒家思想被当时甚至是后代,应用到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

孔子的思想中,最主要且突出的主张就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礼教、礼治管理国家,否则整个社会依然会处于混乱的境况。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共同组成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

晚年,他远离政治,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和修史上,对中国文化的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不仅有传播文化、以礼治国的理想,而且他还想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政治中。孔子一生历尽坎坷,在仕途上有过辉煌,在教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即使,他远离故国,周游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受尽屈辱与嘲讽,但始终保持那颗火热的心,救世的思想始终都激荡在心中。

在那样的乱世中,孔子依靠自己毕生的才能,在政治、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传扬四海的影响。国君问政、百姓祈世、弟子膜拜,这就是具有号召力的孔子,是天之木铎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