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
- 陈丹
- 5762字
- 2021-02-04 18:32:06
第一章 图书馆建筑与空间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使用图书馆空间作为关键词检索国外文献,发现国外学术界对于图书馆实体建筑和空间主要有3种说法:Library Architecture(图书馆建筑)、Library Building(图书馆建筑物)、Library Space(图书馆空间)。在厘清这几个概念之前,需要对建筑(Architecture)、建筑物(Building)、空间(Space)这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
一、建筑、建筑物与空间概念
1.建筑与建筑物
建筑(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建筑作品,以建筑物为实体形式,通常被当作文化符号和艺术品。建筑是设计和建筑(动词build)的艺术和技术,有别于与建造(Construction)有关的技能。建筑实践通常需要满足实用性和表现力的需求,所以建筑应该具有实用和美学特征。建筑(Architecture)是设计和建造建筑物(Building)的艺术或实践。因此,可以看出,建筑是一个统称,可以指代宏观意义上的整个建筑实体。
而建筑物(Building)是指具有墙壁和屋顶的结构物(Structure),这一物体或多或少地是永久性地矗立在某一个地方。因此,Building可以是微观意义上的某一个建筑。与之相似的词还有Construction和Structure,这三个词都可以指代建立或者制造出来的一个建造物。
2.空间
“空间”对应的英语表述是Space,《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对Space的释义包括“空白区域”“用于特定目的的场所”“太空”“宽敞的地方”等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英文释义上看,空间(Space)通常指的是某种程度上有界限的物体之间的空区域,或者是空的或者可供使用的一大片区域或场所。而空间的中文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空间”一词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辞海》中对“空间”的解释包括“宇宙空间”“太空、外层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一定的范围”。可见,单独对“空间”进行解释,将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
在哲学上,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可以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空间这一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等,都属空间的范畴。空间同时也具有虚、实两个方面的意义,被形态所包围、限定的空间为实空间,其他部分称为虚空间,虚空间是依赖于实空间而存在的。
“空间”一词最初是对几何学概念中空的区域的一种描述,后被引入哲学层面对精神或心智进行表征。近现代科学中,关于“空间”的研究一直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是对事物的物理性定义,即任何物体都有它自己的存在,其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因此在这种理论下,空间是作为事物存在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又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赖以依存的社会空间,在这种条件下,“空间”从自然科学领域进入了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地理学、思想文化研究等领域,人们对“空间”的认识也由物理性跨越到社会性。
西方建筑学家认为,建筑首先并且主要与空间有关。而中国古代也早有理论认为,空间对于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学的现代主义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因此,建筑的空间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它是建筑实现功能需求的物质载体。
而对于实体建筑物(Building)来说,其所包含的空间可以称之为“建筑空间”。在各种类别的空间中,建筑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从设计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更多指的是某一建筑物整体架构的构造、建设等,一般在完工后无法重塑和改变,而空间设计则是关注建筑物内部空间区域内的各项设计,如家具摆设、灯光、供暖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进行重塑和改造。建筑与空间相关的概念界定见表1-1。
表1-1 建筑与空间相关的概念界定
二、图书馆建筑、建筑物与空间概念
根据建筑、建筑物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其运用于图书馆也是一脉相承的。
1.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Library Architecture)是个统称,它可以用来指代图书馆物理实体整体。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图书馆建筑看作是古典艺术的创新,在希腊珀加蒙卫城和罗马艾菲索斯可以发现一些早期图书馆建筑的例子。在古代中国和日本,图书馆建筑是独立存在的。在西方,中世纪,图书馆功能并入修道院中。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类似维也纳霍夫堡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建筑也是非常杰出的,但是更重要的民用功能建筑都是在宗教机构和大学里,如在宗教机构里的佛罗伦萨劳伦齐阿图书馆(Biblioteca Laurenziana),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图书馆(Trinity College Library)和牛津大学圆楼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这种类型的建筑自19世纪起首次开放被公众使用。与此同时,图书馆馆藏量和访客数量的增长促进了一些优秀近现代风格建筑的产生,如法国巴黎的圣日内维耶图书馆(Bibliothèque Sainte-Geneviève)、芬兰维普里的阿尔瓦·阿尔托图书馆(Alvar Aalto's library)等。从这种解释来看,图书馆建筑重点关注的是图书馆这一建筑物的构造、外形、结构、美学、艺术设计等。
2.图书馆建筑物
图书馆建筑物(Library Building)一般就是指代图书馆实体建筑,这一实体一般情况下永久矗立在某一个地点。在国外文献中常使用其复数形式Building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Building)。图书馆可以与公寓楼、杂货店、老年中心、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共同占用一块地盘,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物。
3.图书馆空间
关于图书馆空间(Library Space)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维克多·泽维斯基(Victor Zverevich)在2011年对图书馆空间做出的定义,即图书馆空间是所有存放印刷资源及传统图书资料载体资料,并提供读者服务的物理空间的集合,在这个空间里也进行所有图书馆的业务运行,是各种技术及通信活动的发生场所。物理的图书馆空间包括用于存储各种介质的馆藏的空间,以及各种服务区域,如办公区、流通区、书库、阅览室、走廊、服务器机房等实体空间。2012年,维克多·泽维斯基对此定义又做了进一步描述,认为除实体的物理空间之外,还有不可见的图书馆空间:包括Web服务器、计算机内存及存储空间、通信频道、Wi-Fi等,用于支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并称之为“虚拟图书馆空间”。
2006年,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报告中也对图书馆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报告指出,尽管由于印本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图书馆作为本地内容传播者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弱,但图书馆成为社区或大学内聚集场所的需要仍没有减少。信息消费者把图书馆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场所、阅读的场所、免费获取信息的场所、提高素养的场所、支持研究的场所、提供免费计算机(互联网)存取的场所。
2011年,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专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空间”,是“聚集信息资源和人的资源的知识空间”,是“人们共享知识的第三空间”,是“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最佳场所”,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
空间、馆藏、读者是传统图书馆的三大要素,空间是图书馆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图书馆物理空间主要用于收集馆藏、存档及保存各类型信息资料,并为读者学习、研究以及获取知识提供场所。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空间的概念也逐渐增加了更多的元素。图书馆是协作学术工作、教学、学习和团队创造的物理空间;是大学和团队知识共享和连接的物理空间;是团队知识共享和21世纪素养提升的虚拟站点;是团队作品分享和展示的空间。
图书馆界对“空间”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书的空间到人的空间,空间问题一直在图书馆学学科范畴中受到重视。1961年,布兰登(Brandon)在一篇文章中探析了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和展示”问题,这是较早专门研究图书馆空间的论文。1982年,姜建军和郝书清在国内较早研究图书馆空间的论文中使用了“空间危机”一词。图书馆自身就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信息空间,“空间设计”“空间布局”“空间利用”等研究络绎不绝。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众也普遍接受了空间概念上“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二分法。
综合各种定义,本书中“图书馆空间”使用的是图书馆中的物理空间或实体空间的定义。
三、图书馆建筑、建筑物与空间三者关系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核心合集为主要数据源,使用“library architecture”“library building”“library space”作为主题词,检索条件为“Or”进行文献检索,限定类别为信息科学、图书馆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限定文献类型为文章(Article)进行精炼,最终得到2595篇文献。将这2595篇文献在Web of Science中进行“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下载保存,使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这些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在Citespace工具中选择时间分段(Time Slicing)为1990—2019年共30年的时间区段,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其他配置为默认状态得出视觉化分析结果。
从关键词图谱可以看出与图书馆建筑和空间有关的30年论文关键词热度情况。表1-2为Wos核心合集图书馆空间相关文献关键词频率列表。
表1-2 Wos核心合集图书馆空间相关文献关键词频率列表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论文中使用Space的频率最多,从2007年开始频率为39,其次为Library Buildings,从2009年开始频率为23。一些相似关键词,如Space、Spaces、Library Space,以及Library Building、Buildings等综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从整体上看,在图书馆领域以建筑(Architecture)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不算多,Library Building和Library Space更常被使用。
从关键词出现的年份来看,2007年之前关于Architecture和Building的研究较多,从2007年开始,研究领域逐渐转为Space。到了2015、2016年,以Information Commons、Learning Spaces、Learning Commons为关键词的图书馆新型空间研究越来越多,国外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空间的研究也集中在了Library Space关键词上。
廖远丽等学者通过可视化手段对国内图书馆空间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他们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与图书馆空间相关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分析方法等对CNKI中收录的1982—2018年8月共2035篇论文进行分析梳理。通过对图书馆空间主题关键词的分析,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几个词及其年均发文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发文较早的几个关键词有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空间、空间设计;发文较晚的词则是社会价值、空间再造,其最早发文时间分别是2011年、2012年。近几年发文量较多的关键词有图书馆空间、空间设计、空间再造等。从发文趋势看,图书馆建筑方向的年均发文量一直呈现不温不火的状态,近几年受到的关注也较少;图书馆空间和空间设计方向的发文趋势均在2012年之后迅速上升;社会价值方向的发文量在2012年出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说明学者们对该方向的研究关注度随后开始转移;空间布局方向的年均发文量保持平稳增长,增长幅度不大;空间再造方向的发文量则自产生后便发展迅速,尤其在最近几年内增长迅速。
与此同时,他们将1982—2018年间检索到的期刊文献按时间先后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1982—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2013—至今,并对各阶段的文献利用中国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1982—2002年阶段,国内学者在图书馆空间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在传统工作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研究。而在2003—2007年阶段,信息共享空间成了该阶段图书馆空间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这一阶段出现了围绕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用户信息空间、信息服务等。此外,还出现了以图书馆建筑、建筑设计为中心的内容,体现出建筑学作为图书馆物理空间的直接关联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升高。在2008—2012年阶段,图书馆空间研究热点一方面仍以信息共享空间为主,另一方面则对图书馆空间社会价值方向进行了一定研究。而2013年至今这一阶段学者们关注的研究内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等方向。从整体上看,国内与国外对于图书馆空间的研究脉络是一致的。
意大利建筑评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图书馆建筑外形特征是社会文化和精神审美的物质反映,而图书馆空间是用户需求和服务功能的客观表达,图书馆空间布局将随着读者服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和重组。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认为建筑空间是语言系统,空间是无声的语言,能传递信息,是人际关系的媒介。空间的语言能激发和禁止人们的行为,能改变人们的心境,空间即是行为环境。
图书馆建筑的建造和设计主要是建筑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一般由专业的建筑学专家和室内装修团队来完成。图书馆馆员在图书馆建筑建造前期需求阶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馆员一般来说无法对图书馆建筑物的建筑外形、室内构造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改造。因此,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图书馆馆员可以主要负责设计和改造的图书馆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空间等,即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空间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个部分。图书馆外部空间是图书馆建筑与周围之间的环境,如独具特色的出入口、周边留出的庭院、天井、连廊、广场、绿地、露台、名人题词题字、纪念建筑等,它们一方面美化图书馆建筑景观,另一方面为读者提供室外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便于散步、静坐、眺望、阅读、休憩、呼吸新鲜空气、与自然交流等,是读者进出图书馆的过渡空间,营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可以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指图书馆建筑内的空间如何布局与安排,也包括家具和设备等的摆放,换句话说就是确定建筑内不同空间的功能。布局安排合理的图书馆为读者带来方便和舒适,易于读者很快找到想去的区域或空间,同时也给馆员提供适合工作的环境,大大提升图书馆空间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的建筑结构总体上决定了内部空间的基本形状和尺寸,决定着内部空间的使用。所以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规划和使用情况常常取决于建筑本身,或者结合外部改造和设计一起进行。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利用与图书馆建筑本身密不可分,加上图书馆经常是多年使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策略、理念、馆藏、服务、技术等因素而产生需求变化,图书馆建筑就应当具备适应这些变化的灵活性。
建筑的空间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它是建筑实现功能需求的物质承载,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文脉和社会文化。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建筑实体的根本精华和本质所在,是理解现代图书馆建筑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概念区分,本书将Library Architecture和Library Building统称为“图书馆建筑”,用于指代图书馆物理实体建筑,而Library Space则指代图书馆建筑内部的空间,这种内部空间不局限于图书馆建筑封闭的空间,也包含图书馆建筑中的庭院、外部走廊等区域,是一个宏观的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