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RPA 的前身、现在、未来

2.1 RPA 的前身

Windows 系统中的定时任务、批处理,Excel 中的“宏”,国内软件“键盘精灵”,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常被认为是RPA 的前身。

按键精灵第1 版于2001 年7 月发布,通过模拟键盘操作,帮你代练游戏角色,或者做其他你在计算机上需要做的重复工作。

也有技术人员称RPA 为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只是换了身衣服而已!

SAP 的ERP 系统中有一个脚本录制功能,也是类似Excel“宏”的功能,可以实现烦琐SAP 操作和等待的自动化。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率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技术发展一直在为这个话题寻找答案,上面这些技术就是答案的一部分,这些场景算是RPA 的前身。

随着屏幕抓取技术、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RPA 一词在2000 年出现。

人工智能落地难,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瓶颈,RPA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让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很好的落地机会,所以,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开始有了自己的RPA工具,例如来也、达观、阿博茨等。

2000—2010 年,RPA 开始应用:RPA 的使用成本通常比人力成本便宜约50%,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RPA 能够7×24 小时全年无休,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生产力。

2010—2015 年,RPA 被广泛投入使用:RPA 技术的发展,从屏幕抓取技术开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从2010 年开始,RPA 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特别是在扩展和简化流程方面。

企业发现了很多可以利用RPA 自动化的场景,通过RPA 工具实现了相应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近年来,RPA 在许多新兴产业中实现了比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保险、医疗保健、金融服务,以及新零售行业。这些业务部门都存在需要大量手动输入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工作,出错率高,且效率低下。RPA 的实施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减少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