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器人:产业未来新革命
- 王豫 樊瑜波编著
- 3363字
- 2021-02-04 16:16:37
1.3 医疗机器人产业“烽烟四起”
1.3.1 医疗机器人赛场的“激烈角逐”
医疗机器人是全球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也是各国竞相投入和角逐的重要科技制高点。医疗机器人具有显著的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特征,对医疗手术、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院服务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分析,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79亿美元。未来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分别由2014年的32亿和2.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00亿和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29.9%、46.6%,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子领域。
机器人手术代表着微创外科的未来。据GrandView Research的统计,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机器人市场份额已超过60%,全世界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家医院成功开展了60多万例机器人手术。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独领风骚。而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传统医械巨头也都在纷纷布局,不论是自己投入研发,或者和其他公司合作开发(如强生和谷歌联合成立手术机器人公司Verb),还是通过收购后的平台整合,总之谁都不甘于让自己在手术机器人的战场上落于下风。
不仅企业层面就医疗机器人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而且其意义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医疗机器人具有高度的前沿性、战略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也是所有国家解决医疗资源缺口和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医用机器人的发展。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2013年发布《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确立医疗机器人为美国机器人领域的第二大重要发展方向。欧盟2008年发布《Robotics for Healthcare》,提出“地平线2020计划”。日本在2015年发布《新机器人战略》,提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手术机器人市场达到500亿日元,护理机器人使用率达到80%。
1.3.2 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间,国内集中出现了至少100家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公开披露融资的超过50家,还有不少上市公司近年来拓展了医疗机器人业务,部分工业机器人公司或医疗器械公司也推出了医疗机器人方面的业务。眼下,欧美企业正全力抢滩中国市场,对于我国来说,更加需要面向重大需求,加强前瞻预判,让国产医疗机器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1)制度优势为创新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党和政府也已经非常清晰地判断出医疗机器人产业的价值,并在政策上为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及政策指导。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习主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是国家实现工业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中国制造2025》等后续指导文件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积极鼓励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突破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针对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开展细分行业推广应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医疗器械国产化率,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为国产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东风。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有望让医疗机器人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2)临床与技术优势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临床资源极其丰富,临床优势也是我国推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有利基础条件。患病人数多、疾病谱广的临床现状日益凸显,便于我国建立大规模患者样本库和疾病数据库,支撑更精简、更快速、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路线,使得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匹配个体患者的病症,使医疗机器人研发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开发出符合我国现实临床环境需求的产品,由此加快创新型医疗机器人产品推向市场。
另外,把医疗机器人技术服务纳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项目,探索新技术应用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水平体现创新医疗服务价值和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能够在提升医疗供给质量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由此促进自主创新医疗机器人产品的发展。
在技术上,中外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差距,相比其他高端医疗器械而言相对较小。医疗机器人本身就是新技术,我国的起步虽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稍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加上我国的整体产业环境利好,因此在技术和产业上有着良好的发展机会。
(3)经济与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医疗支出都在不断增加,对医疗机器人所提供的高端医疗需求也在增加。据德勤调查,仅有21%的消费者对现有医疗体系满意,而高收入人群对服务价格敏感度不高,但对高端医疗需求强烈。据瑞士信贷《201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财富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医疗资源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的状况。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8%,按照联合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7%即属于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WHO预计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当前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态势。WHO预计到2035年全球医护人员缺口达1.29亿。而医护人员的培养周期长,医疗供给能力又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提升,医疗机器人则有望成为显著提高医疗效率,缓解乃至解决医疗资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有效路径。
我国的医疗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据统计,在北京,平均65.37万人就有一家三甲医院,而在云南,平均919.32万人才有一家三甲医院。目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分级诊疗试点,但分级诊疗的难点在于合格医师的缺失。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将有利于实现普通常见疾病诊疗的标准化,让低年资医生可以快速提升到和高年资医生差不多的诊疗水平,为解决我国医疗服务均质化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我国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的产业升级,行业发展从之前的销售驱动逐渐转变为研发驱动,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医疗机器人成为许多公司重点布局的赛道。此外,我国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了产业升级也积极布局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这也为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4)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医疗机器人大爆发的浪潮中,我国借助独特的临床、政策、配套产业等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一个产业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在面临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底层核心技术薄弱,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复合型人才缺乏、品牌认知度较低、临床应用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如何避免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国与国之间如何在互相尊重对方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形成开放式的合作关系,是需要各国一起摸索的,也需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目前,国产医疗机器人的核心元器件很多还不能实现国产化替代,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国产医疗机器人成本下降空间有限,也存在着供应上有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
另外,医保支付的局限、基层医生观念的培养,都还需要市场培育的过程。同时,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大量资本对医疗机器人领域仍缺乏客观的认知,在资本过热的时候容易一拥而上,而在资本寒冬时又都过分谨慎,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缺乏足够的认识。除此之外,一些医疗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制造与应用各自为政,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产、学、研、用”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产业中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也有一定苗头。以上种种,也让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但综合来看,未来智能化的医疗机器人将带来一场新的医疗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医疗机器人产业化队伍中,医疗机器人产业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面对这一片“蓝海”,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正在从跟跑、逐步转变为并跑,甚至在未来有可能领跑,加之巨大的优质医疗服务缺口和利好的发展环境,国产医疗机器人将会成为国际医疗机器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