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实力增强

知识产权有效运用是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表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影响我国当前创新发展的两大关键重要节点,也指出未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要攻坚点。在深圳,知识产权运用的主体是企业,标志之一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019年,深圳市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组合拳”,夯实知识产权产业化基础保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落实《深圳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扶持举措,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贴补,降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成本;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近30个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3项重点专业产业专利导航培育工程,开展9项全市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布局5家以上的商标品牌示范基地,支持建设4家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为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投融资、许可转让等需求,提供精准数据分析服务;制定《深圳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深圳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人遴选方案》,加快深圳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设;推动搭建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产品“知易贷”,辅导对接企业128家,培育知识产权强企12家,培育高价值专利146件。比如,在南山区助推创梦天地科技公司成功获得1亿元版权质押贷款,为新兴产业与银行建立融资渠道。还鼓励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截至2020年7月底,深圳市备案在册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达22家,其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有11家。

近年来,深圳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4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审核通过,其中2单已成功发行。2019年1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发行了全国首单以小额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类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首期规模1.24亿元;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动发行了全国首单疫情防控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3.2亿元;2020年7月16日,会同坪山区政府,联合有关机构推动获批发行储架10亿元的“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是全国范围内首支聚焦生物医药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020年6月19日,深交所审核通过的“龙岗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10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相关发行工作,正在准备中。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接连落地,有效拓宽了科创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凸显了深圳市在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中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构建起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示范的“深圳模式”。

深圳市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创建知识产权先行示范样板,着力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试验田。还出台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体系,建立坏账补偿机制及风险补偿基金,推广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有机融合的“保贷联动”新模式。2019年,全市共进行专利权质押登记162件,惠及企业143家,涉及专利1063件,平均每件专利权质押登记涉及的专利量为6.6件。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99.06%,共1059件。

2019年,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总计32.38亿元,平均每件专利涉及的质押金额304.65万元。其中,质押金额在100万元至1亿元的占95.06%,共154件;质押金额1亿元以上的为7件,占4.32%。2020年第一季度,深圳市专利权质押59件,占比26.34%,质押金额为15.46亿元,占比35.71%,居全省第一。

深圳市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效能,全面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建设全国首家开展国际化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创新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模式及技术交易市场运营体制机制,加快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发展。2019年,国家专利技术(深圳)展示交易中心线上平台共计展出450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累计发布预交易专利信息20300余项,覆盖电子机械、新能源等近30个技术领域。2019年度,该中心共完成专利交易68件,交易金额420.3万元;历年累计完成专利交易1705件,累计交易额达951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