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部咖啡的商业史
-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 1167字
- 2021-02-22 15:44:50
第4章
镀金时代的咖啡大战
投机就是设法预测未来,以便快速、尽可能多地获利,它形成一股潮流,在此之下人们与不可测的力量抗衡,最后冒险一试,虽然这种冒险经过了理性的推断预测,但结果未必成功。
——理查德·惠特利(Richard Wheatley)
《纽约市的咖啡交易》
(The Coffee Exchange of the City of New York,1891年)
咖啡市场一直动荡不安。一旦谣传巴西霜冻,就有可能导致产量减少的猜测,价格就会狂升;一旦咖啡豆大丰收,价格就可能暴跌,与此同时咖啡农和咖啡苦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市场的炒作,加上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贪婪,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一直使咖啡市场周而复始地大起大落。由于咖啡树需要四五年才能成熟结果,因此已经形成惯例的种植方式就是,当咖啡价格上涨的时候,种植园主开辟新的土地,种植更多咖啡幼苗。最后,供大于求,咖啡价格下跌,咖啡农就只能倒霉地被困在多余的咖啡中。咖啡不同于小麦和玉米,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咖啡庄园需要大量的持续投资,且很难随意转投其他作物。因此,市场没过几年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果遇到病虫害、战争、政治动荡以及人为试图垄断控制市场,情况就变得复杂,更难以预料。
19世纪70年代,咖啡业蓬勃发展,大型生豆进口公司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美国一个辛迪加咖啡进口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内的咖啡市场,这个垄断组织有三巨头,分别是纽约B. G. 阿诺德(B. G. Arnold)公司、纽约鲍伊·达什公司(Bowie Dash & Company of New York)和波士顿O. G. 金博尔公司(O. G. Kimball & Company of Boston)。B. G. 阿诺德是三巨头之首,被称为“咖啡业的拿破仑”,一位业内人士形容他是“天生的生意人、战略家、商业天才,是个精通政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商人”。据当时的人称,十年来,阿诺德“像一位世袭君主主宰自己的王国一样完全主宰了美国的咖啡市场”。
R. G. 邓恩公司(R. G. Dun)[1]负责评估美国“镀金时代”[2]的商业信用风险,它对阿诺德公司的评语预示了市场的不可测性:
1872年1月6日:该公司去年靠垄断咖啡交易,赚足100万美元……其生财之道全靠投机。
1875年6月5日:预计该公司又能赚150万美元。长期以来,该公司从咖啡交易中赚取的利润相当可观,但是市场迟早会反其道而行,恐怕它遭受重创后无法复原。
果然,1878年,巴西圣保罗咖啡产区大获丰收,咖啡豆低价倾销到美国。咖啡三巨头硬撑着保持其咖啡市场垄断地位,但是时代的潮流已经逆转。两年后,邓恩风险评估公司写道:
1880年11月20日:众所周知,该公司最近损失惨重,但是目前尚未受到严重影响。
B. G. 阿诺德、鲍伊·达什和O. G. 金博尔组成的三巨头多年来一直控制着爪哇豆的价格。当大量低价巴西豆涌入美国市场时,三巨头囤积的爪哇豆逐渐难以保持价格优势。尽管长期以来他们专做品质上佳的爪哇豆,但这次,他们不惜大量吃货以抬高咖啡价格。10月份,一家咖啡进口公司因为扩张过度而倒闭。同年11月25日,又有一家茶叶进口公司破产,前街顿时紧张起来,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