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所知道的心理优势

·李晓霞·


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不断发展,涉及心理学的书籍出版的也很多。其门类已然非常丰富,有社会心理学的,有行为心理学的,也有与生活和自我成长相关的。但是,却鲜少看到从心理优势这个维度切入去深入地引导人们做心理优势实操训练的书籍。

伴随着心理学的相关书籍或者网络媒体科普的内容增多,我想也会有不少读者有接触过“心理优势”类似的词汇或内容。不知道当你们接触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有没有被心理优势所带出的巨大效能所震撼。不知道你们当时有没有也想要通过某种恰当的练习攫取这样一种可以“逆天改命”的心理优势。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心理优势这个词,是在听马丁·塞利格曼老师的积极心理学的视频课程的时候。当时并没有很深刻地体会到心理优势对一个人能量的影响。直到后来开始更多地接触到不同的心理咨询个案的时候,才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心理优势对于自身能量的影响。很多时候,我的来访者给我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他们总是不够自信,不够灵活,他们常常用过去的老眼光来评价现在的自己。一方面这让我很心疼他们,另一方面这也让我很痛心。

我时常在想,有没有一种训练,可以推而广之,让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到个体长程咨询的人们能够通过这样的训练,摒除掉以往的那些劣势思维。通过这样一种训练,取而代之的是更能够帮助自己、更加高效应对各种困境的优势思维。

一直以来,能写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是我很想干的事儿。而如今有机会让我从心理优势这个切入点来进行心理学的图书创作,也正符合我对于心理优势训练这一部分的设想。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一般先从一些具体的心理优势谈起,里面涉及一些浅显的心理学概念和思维。同时,也将我对心理优势的心得感悟融入其中。语言上没有用到很高深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先引论再阐述,偶尔也会插入一些我在心理咨询中的个案。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些文字结构上的创新,除了采用传统的阐释说明之外,我们还大胆地尝试了以实操训练为主的安排。试图以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让更多读者能够从纯理论的层面加入心理优势的实操训练当中。这样一来,从理论落地到实践,通过科学合理地训练,能够形成一种“我能行,我没问题,我能掌控”的心理优势,能够让更多人拥有克服一切困难达成目标的优势思维。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很让我觉得欣喜的是,我自己也更加系统地进入到这样的心理优势训练当中。尤其是本书中其他老师提供的那部分内容对于打开我的思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我坚持一段时间的这些训练之后带给我的体验是如此的美妙,让我自己能够更加恰如其分地理解自己是如何从认知、从情绪层面到行为层面的转变的。当我能觉察到这样的转变过程的时候,让我很兴奋,同时也很想和更多的人分享这样“福流”一般的体验。

在自己的心理优势训练当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不必每一个章节都去一一训练。过多过全的训练有时候反倒容易让人觉得负累,降低训练的动力。我建议的做法是,先选择一两个对您来说最想要达到的心理优势或者最有感觉的部分开始训练。当这一部分训练渐有成效的时候,你可以从刻意的训练再迁移到生活的实际运用中去。相信这些对你现实生活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会让你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当这一部分的训练你已经掌握之后,你可以再挑选其他的内容进行训练,切忌囫囵吞枣一把抓。在心理优势训练上也请不要“贪杯”呢。真正有效的训练,有时候少即是多!

说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本书的结构上,我们尝试了可拆解式的写法。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每一章可以单独成文,单独训练,不必一定遵从章节的次序来进行训练。在章节内部之间我们也刻意地延续了这样的写作思路,即使是单独挑选出某一小节来开始训练也不必一定按照从第一节渐次开始。这样尝试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根据自己的情况“缺哪儿补哪儿”,有的放矢,尽量少的让读者受到结构的限制。这样的布局谋篇,也更符合我们对于本书简便好操作的初衷。

另外,关于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在书中,有些心理学的概念和思路被我大胆借用,以提出自己对于心理优势训练的看法和训练技巧,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不少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王彦老师和孔俪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也是让我能参与到本书创作中来的重要因素。在文稿的多次磨合中,孔俪老师毫无保留地对我提供的帮助也让我很受用、很感动。其中,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孔俪老师担任了大部分文稿的主笔和协调工作,也是使得本书有现在体量呈现的重要原因。此外,李蕾老师也给了我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让我更加有信心继续完成写作。在这里一并谢过,这些对我完成本书的部分章节提供过紧要帮助的老师们,是你们的建议和鼓励,才让这些文字有机会呈现在读者面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