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关电源维修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
- 孙莹
- 1117字
- 2021-03-04 19:19:37
2.3 跑线的工具和基本方法
万用表是跑线的主要工具,镊子常用于定位元件引脚的位置,放大镜用于仔细观察布线互连及元件的表面型号。
总体来说,跑线的基本方法有四个,它们是“观察法”“试探法”“对地阻值跑线法”“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
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明确地发现元件间的直通关系,观察的对象是肉眼可见的布线及元件引脚。因为ATX电源元件总数量相对于主板等其他电路板而言要少得多,且多为单层布线(最多为两层布线),使用观察法便可满足跑线的实际需要,跑线过程也非常直观,仅需要在布线被元件遮挡时用电烙铁和吸锡器摘掉若干元件即可(如变压器、散热片等)。
试探法是将万用表的一个表笔固定于一定点,另一个表笔通过试探接触多个动点,通过多次试探是否直通的方法来找到与定点直通的方法。试探法的优点是简单,但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在试探范围中确实存在直通点,也可能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找到这个直通点。一旦试探的范围过大,对跑线者的耐心就构成了一个考验。
更多的时候,试探法更适用于验证跑线者的主观猜测。即跑线者猜测某两个点直通,而用试探法尝试一次以验证自己的判断。而猜测本身又是基于对电路板的整体熟悉程度,因此这个方法更适合熟练者而不是初学者。
对地阻值跑线法可有效、高效、相对彻底地解决绝大部分电路板(包括但不仅限于ATX电源)的跑线问题,其具体过程及原理参考5.6节“山寨电源——辅助电源故障2”中的实物图。本书通过该实例展示了对地阻值跑线法的一般过程和实际效果。
在实物图中,所有数字都是在元件引脚处用万用表测量得到的对地阻值(不分先后)。比如A、B、C点的对地阻值均为767mV,笔者推测这3个测试点直通,然后用万用表确认其是否真的直通,结果确实是直通,然后用折线将其连接起来。不难想象,只要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寻找数值足够接近的对地阻值,万用表验证是否直通),就能够将该板绝大部分的互连情况摸清。再结合观察法,几乎可以彻底地解决ATX电源的跑线问题。请读者给予“对地阻值跑线法”足够高的重视。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是比较高级的跑线方法,只有对元件知识及电路知识相对熟悉之后,才有可能运用此法。此法在某些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熟练掌握电路中所有元件的类型、封装尺寸、参数;二是熟练掌握元件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场合。它是除了对地阻值法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辅助跑线方法。这也是一个更适合熟练者而不是初学者的跑线方法。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实际上是观察法的扩展。在观察法中,观察的对象是肉眼可见的布线。在元件封装区别法中,观察的对象是多个元件之间可能的逻辑关系。
灵活运用上述4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多数电路板(包括但不仅限于ATX电源)的实际跑线问题。